“真攔截不了!這事情你們應該先請教一下錢老啊。他是這方麵最權威的專家。”
劉威銘真的無語了。
彈道導彈啊!
哪裡這麼容易攔截了?
“就是詢問了錢院長,當年6401工程的很多技術指標都是最早由錢院長提出來的……紅旗11性能已經超過了反擊一號的技術指標;紅旗21達到甚至部分超過了反擊2號的技術指標……雖然目前還沒有跟反擊三號類似的高攔武器,但是你們直接把銀河一號裝到發射車裡,比當初研製給反擊三號配套的s7大型車載計算機計算能力還更好……怎麼就攔截不了呢?”
曹副總滿臉不相信。
“是啊,小劉,要不試試唄,失敗了就總結……”
“總結個屁啊!”
劉威銘憤怒地看著陳為民。
老家夥今天怎麼回事?
這特麼的是總結經驗的問題?
被劉威銘如此不客氣地怒斥,陳為民也不生氣。
“攔截東風3這樣的彈道導彈,必須在外太空才行,這就要求射高至少幾百公裡……否則,等到彈道導彈再入大氣開始不斷加速,根本無法攔截,除非……”
說到這裡,劉威銘眼珠子轉了起來。
死道友不死貧道。
640工程中,還有個4號工程,那玩意兒才是真正反彈道導彈的正確手段——高能激光武器!
“除非什麼?”
曹副總急切地問道。
劉威銘搞出來的防空導彈係統成功攔截短程彈道導彈,讓部隊高層看到了d成功的希望。d,國防才能真正的固若金湯。
核彈都落不到頭上來,那時候才有安全感啊。
從紅軍時期開始,部隊打仗,都是頂著狂轟濫炸的。
所以在新中國成立後,有了工業基礎,瘋狂地發展炮兵……
“640的4號工程,高能激光炮,這玩意兒速度快,隻要洲際彈道導彈軌跡被計算出來,發射激光就能破壞導彈製導係統……另外,激光能量足夠高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在外太空就引爆洲際彈道導彈攜帶的核彈。除非敵人的導彈采用的是錢學森彈道、桑格爾彈道跟跳躍式彈道這三種不講道理的彈道設計……”
一想到這種彈道設計的導彈,劉威銘就頭大。
攔截的難度實在是太大。
其中,最難攔截的就是桑格爾彈道,這是一種把彈道導彈發射到太空,在重力作用下,導彈回到大氣層,借助外形氣動升力設計,再次躍入太空,反複這過程,形成連續跳躍,實際上就是在外太空打水漂……
跳躍式彈道,是簡化了桑格爾彈道,飛行過程中僅進行一次顯著的內外大氣層間的跳躍。
錢學森彈道相對來說是最簡單的:導彈飛到外臨近空間後,依靠自身外形氣動布局進行長時間無動力高超音速滑翔,在大氣層邊緣打水漂……
三種彈道,都是打水漂的方式,彈道軌跡受到大氣層複雜氣候因素影響,連導彈發射基地都無法控製再入大氣層之前的軌跡。
完全是不講道理。
怎麼攔截?
錢學森彈道屬於成本最低、難度最小的技術,到了劉威銘那個時代,有能力設計、製造出錢學森彈道導彈的也就美帝、大毛跟中國。
美帝的代表導彈是cps跟arr高超音速導彈。
大毛的則是鋯石、先鋒跟匕首。
中國?
公布的就隻有東風17。
至於是不是就這一款,中國說隻有這一款。
什麼東風21d,更早一些的東風41啥的,都是傳統彈道……
東風100什麼的,整個發射視頻都打碼呢!
外國信不信,中國也管不著不是?
而跳躍式彈道跟桑格爾彈道……
美帝跟大毛掌握沒有劉威銘不知道,反正他就知道嫦娥六號跟後續的各種探月、探火星之類的飛行器在返回地球的時候,都是采用多次打水漂的方式進行刹車減速以及降低返回器超高速進入大氣層的熱負荷。
“那個……”
曹副總愣住了。
周圍的人同樣愣住了。
劉威銘說的東西,觸及到了他們的知識盲區啊。
“反正目前我們的技術儲備跟精力,還不夠設計出射高達到數百公裡,還得保留很長飛行距離的燃料的超遠程防空導彈……”
劉威銘說的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