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一發出來,網友再一次炸鍋了。
國風、戲腔,配合著家國情懷的歌詞,不一樣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袁淺第一時間並轉發,並怨念的表示程陽還欠他一首新歌。
華夏青年官博就程陽以戲曲、國風元素進行創作進行大加讚賞,並呼籲廣大文藝工作者增強文化自信,創作更多傳統文化的作品。
視頻裡隻演唱了副歌戲腔的高潮部分。
台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
台上人唱著心碎離彆歌
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
戲幕落
終是客
在藍星,近些年冠以古風、國潮等名頭的歌曲有不少,但也是泥沙俱下,好作品和莫名其妙的口水歌都有不少。
有很多爛歌,堆砌辭藻、強行押韻,寫出來的歌詞乍一看挺像那麼回事,但實際上空洞無物,無病呻吟。
配上流暢抓耳,又很好下口的口水旋律,讓人很容易就把這杯和著沙子的濁酒一口燜下。
但這首《赤伶》卻是難得的精品之一。
原唱的版本受到多方麵的條件限製,並沒有在質量上做到完美,經過“國家隊”翻唱之後的版本都有極高的熱度,評論量過萬。
你方唱罷我登場
莫嘲風月戲,莫笑人荒唐
也曾問青黃也曾鏗鏘唱興亡
道無情
道有情
怎思量
這一段詞,簡直絕了。
台上伶人在國家危難之際一是自身難保,但依舊不肯放下保家衛國之念頭。
如蚍蜉撼樹一般,毅然決然向侵略者的屠刀狠狠撞過去,哪怕“無人知我”。
“莫嘲風月戲,莫笑人荒唐”
唱的既是台上的戲子,也是台下的自己,他知道戲文中理想的世界隻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自己做的一切都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可是,他依舊義無反顧去做了。
因為他“也曾問青黃也曾鏗鏘唱興亡”!
他無法直視百姓青黃不接的日子,他以戲文記錄著天下的興亡。
這句將一位“戲癡”的形象拔高到了一位英雄,無名的英雄。
他有信仰,有追求,有情懷,也能為了理想獻出性命。
沒有大道理說教,沒有鼓動煽情。
他的犧牲是出於一位普通戲子樸素的家國情懷,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論這個劇本的故事是否有參照的真實原型,這首歌是在向抗擊侵略者的藝術家致敬。
這歌並不是號召大家為國可以犧牲一切,每個人為了理想能付出的代價都不一樣,但正是這些肯付出的人,用血肉長城扞衛了華夏,扞衛了民族的延續,讓我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首歌是讓我們記住,位卑未敢忘憂國,還有哪些默默犧牲的普通人。
雲溪台總部。
台長胡家明和綜藝部部長秦健正在圍觀這短短不到一分鐘的視頻。
“戲腔”極具穿透力的聲音響起,兩人忍不住起了全身的雞皮疙瘩。
胡家明眼前仿佛看到了台上一襲紅衣的名角,在大火中低吟淺唱,台下驚惶失措的侵略者像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竄。
火焰在蔓延,不斷地吞噬周遭的一切,整個視野裡都是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