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漢趕到煤爐售賣點的時候,這裡已經圍了不少人了。
幾個小吏正在大聲地指著一旁的煤爐對周圍人講解。
“大家看清楚了,這是爐門,燒的時候根據火候開大或者關小點。”
“這是煙囪接口,一定要接上管子,從窗戶或者牆上打個洞伸出去,切記切記!不接煙囪,那毒煙就排不出去,那會非常危險的。”
小吏不厭其煩地反複強調,周圍人聽得也是連連點頭。
“官爺,我就隻有一百文,真的能先買下這個爐子,以後再慢慢還錢嗎?”賣菜的老漢擠到前麵,小心翼翼地問道。
小吏拿出一個簿子:“當然可以,朝廷這麼大力推廣煤爐,可不是為了賺你們這三瓜兩棗。”
“太子殿下仁德,不忍見你們受寒,你們看這個爐子,可是純鐵打造的,每賣出一個,朝廷就會虧損一筆錢。”
“所以朝廷花費了大代價,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可以輕鬆熬過這個冬天。”
“想買的,帶上你們戶籍,找裡正作保,在我這裡登記,交一部分定金,就能把爐子帶走。”
“然後每個月月初,記得到衙門繳納剩下的錢。”
“注意啊,若是逾期不交,衙門可是要上門收回爐子的!”
這個條件,讓不少原本猶豫的人動了心。
老漢摸了摸懷裡溫熱的銅錢,一跺腳:“我買一個,我家那孫兒還小,若是沒有取暖,真怕他熬不過去!”
當天,像老漢這樣下定決心的人不在少數。
京城各大銷售點,短短一天就賣出了上千個煤爐。
而且這還隻是第一天,可以想象,經過消息的發酵,後麵幾天這銷量肯定會越來越好。
剛剛買下煤爐的老漢名叫李老根,他辦好手續後,便小心翼翼地將那個沉甸甸的煤爐搬回了家。
不少認識他的左鄰右舍都好奇地圍過來看熱鬨。
“老根,你真買啦?這玩意能管用?”
“好幾百文呢,你個老家夥可彆被騙了。”
李老根心裡也有些打鼓,但想著報紙上說的,還有官府的擔保,還是決定試一試。
剛回到家中,李老根的媳婦就滿臉怒意地衝了過來。
“好你個李老根啊,咱家什麼情況你心裡沒數是吧,好不容易存點錢,你就買了這麼個破玩意,這日子你還要不要過了!”
見媳婦發飆,李老根不禁脖子縮了縮。
“我這不是考慮到去年冬天咱家乖孫差點沒能挺過去嘛,我可不想再看到乖孫凍的直哆嗦的樣子了。”
提到自己的小孫子,李老根的媳婦也沉默了下來。
“罷了,買都買了,現在還能怎麼辦呢,你最好祈禱這玩意真有用,要不然,老娘扒了你的皮!”
李老根悻悻地點了點頭,然後拉著自己的兒子,按照之前聽到的要求,笨拙地安裝好了爐子和那節長長的鐵皮煙囪。
當煙囪從窗戶預留的縫隙伸出去時,鄰居們又議論開了。
“這能行嗎?”
“誰知道呢,不過想來太子殿下應該不會騙我們的吧。”
帶著眾人的疑慮和期待,李老根顫抖著手點燃了爐膛裡的煤炭。
橘紅色的火光亮起,一股暖意開始彌漫開來。
李老根一家人,包括湊過來看熱鬨的鄰居,都有些驚訝地湊了過去。
一刻鐘過去了,半個時辰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