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輕咳一聲,拉回思緒,躬身抱拳道,“敢問,這是秦廣王大人的第一殿否?”
罰惡使道,“就這兒,我這忙著嘞,有事兒自己進裡屋問哈。”說完也不再理會我,手中鐵鏈一抖,身後十幾個被鎖住琵琶骨的鬼魂一陣齜牙咧嘴,跟著罰惡使一路遠去了。
這,確實不太像閻王殿,像我小時候住的大雜院的門口二哥。
這也沒錯,畢竟以前也都是人,即使現在名義上是神是鬼,但是,日常的工作上,也不一定非要和戲文裡寫的那樣裝腔作勢。
都死了,還裝個啥勁兒呢!
打消了顧慮,我順著殿前的青磚甬路往大殿走去。
要說雖然如今的凡間已經是現代化社會了,但是陰間很多的基礎建設似乎還是用著古代的,比如這湧路。或者說馬路,如今的馬路,這個詞彙的確源自古代,其本義便是供跑馬和馬車行駛的交通要道。然而,時過境遷,今日的馬路與古代的馬路相比,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古代的馬路,其構造頗為獨特,通常呈現出中間高、兩邊低的形態。這種設計巧妙地將道路劃分為不同的區域,中間的高處供馬匹和馬車快速通行,而馬路兩側的低處則是為行人預留的通道。如此一來,行人和車馬各行其道,互不乾擾,確保了交通的順暢與安全。
反觀現代的馬路,其布局則大不相同。現今的馬路往往是路麵較低,而在道路兩側為行人鋪設的人行道卻要比路麵高出一塊磚的高度。這種設計不僅使行人與車輛在空間上得以分隔,更重要的是,它為行人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且安全的行走區域。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時,可以避免與車輛直接接觸,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
而這陰間的湧路,確實是依舊使用古代的形製,中間青磚鋪成的湧路寬度大約有四五米左右,而腳下鋪設的青磚,也是按照古代的方法,並非平鋪,而是使用了一個特殊的辦法,方磚漫地的鋪設方式。而中間的路兩邊則是低了不少,目測起碼有四五十公分的樣子。
不得不說,這方磚漫地的工藝,絕對算得上是華夏所獨有的一種建築方式。這種工藝不僅展現了華夏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更是華夏建築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方磚漫地的工藝,其精妙之處在於每一塊方磚都經過精心打磨和鋪設,使得地麵平整如鏡,光滑細膩。而且,這些方磚的排列方式也並非隨意為之,而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和美學原則,或對稱、或錯落有致,給人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
此外,方磚漫地的工藝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它不僅能夠有效地防止地麵潮濕和積水,還能起到防滑的作用,保障人們行走的安全。同時,由於方磚的質地堅硬,經久耐用,使得這種建築方式在曆經歲月滄桑後依然能夠保存完好。
總之,方磚漫地的工藝無論是從藝術價值還是實用價值來看,都無疑是華夏建築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和傳承。
重點是磚塊是豎著鋪設在用石灰鋪平的地麵上,這既保證了堅固性,又十分美觀,唯一的缺點是,工程量和使用的青磚數量比平鋪增加了幾倍不止。
我踏在磚麵上,徑直往店門口走去,靠,這地上居然鋪的都是金磚,這閻王殿也太豪了點吧。
這個金磚並非由金子打造而成的磚塊,而是華夏古代一種獨特而精湛的工藝所創造出的產物。這種工藝源遠流長,承載著華夏民族數千年的智慧和技藝傳承。金磚的製作過程可謂是極其考究,首先要選用金陵附近富含鐵質的粘土。這種粘土質地獨特,具有一定的粘性和可塑性。
在開采出來後,這些粘土並不會立即被使用,而是被露天堆放。它們就這樣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經受著風霜雨雪的侵蝕。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大自然的智慧。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土壤中的結構會自然分解,從而增加粘土的粘性。
這個晾曬的時間可不是短短幾天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長達半年之久!如此漫長的時間,不僅考驗著工匠們的耐心,也充分體現了金磚製作的精細程度。
當粘土經過半年的晾曬後,下一步就是使用濾網對其進行過濾。濾網能夠有效地去除其中的砂石雜質,隻留下純淨不含雜質的粘土。這樣一來,金磚的質量就能得到更好的保證。
接下來,純淨的粘土會被放入模具中。在這裡,工匠們會采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腳踩,來進一步去除泥料內部的氣泡。通過腳踩的壓力,可以使泥料更加緊實,從而增加其粘度。
當泥料脫模之後,金磚的雛形便顯現出來了。但這還遠遠不夠,工匠們還需要對其進行手工精修。他們會仔細地打磨、修整,使金磚的表麵更加光滑,線條更加流暢。
然而,即使經過了這麼多道工序,金磚的製作仍然沒有結束。修好後的金磚需要被放進陰涼乾燥的室內進行陰乾。這個過程同樣需要很長時間,而且要特彆注意避免陽光直射。隻有通過長時間的自然風乾,才能讓泥坯中的水分逐步揮發,使金磚最終達到理想的乾燥程度。
可以說,金磚的製作過程是一個漫長而精細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工匠們的精心嗬護和耐心等待。
你以為這就成型了?早呢,金磚的燒製,學問更大,這裡麵就摻雜了不少玄學的東西,時間,方位,風向,溫度,差一個都會功虧一簣。
正在我感歎華夏文化的精湛深厚的當口,大殿裡一陣腳步聲傳來,一個身高八尺,麵白如玉,一身玄色鎧甲腰中懸著一把樣式極其古樸的寶劍的大漢走了出來。
黑甲寶劍,這應該是賞善使了吧。
“秦廣王大人,有請足下進殿一敘。”
喜歡我做古玩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做古玩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