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仁走上了舞台,似乎對這熱烈的場麵有些許不適,輕輕拿過話筒,稍稍停頓了一下:“謝謝,謝謝大家。”他的聲音平靜,聽不出太多激動的情緒。
“今天來參加詩會,更多的是因為白舟老師的鼓勵,也是想帶女兒感受一下元宵的氣氛。”
“抽到燈這個題目的時候,確實有點意外,這個字,太常見了。
這個題目啊,可能大家也都身經百戰,見得多了,古往今來寫燈的詩詞,浩如煙海。
所以當時主持人說,要作一首佳作,我心裡就想,這恐怕不夠。
但也正因為它常見,所以一瞬間,腦子裡湧現的畫麵和情緒就特彆多。
元宵節的花燈,書房裡的孤燈,離彆時的燈影,重逢時的燈火,太多了。”
“可能也是因為溪湖今晚的燈火太美,氣氛太好,給了我很多靈感吧。
那些詩句,與其說是我寫的,不如說是它們自己從曆代關於元宵,關於燈火的記憶裡跳了出來,借我的口說了出來。”
“特彆是最後一首《青玉案》,看到大家似乎很有共鳴,我也深有感觸。”
他看了一眼女兒站立的地方,夏清韻也在她身後,臉上忽明忽暗,不知在想些什麼。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或許打動我們每個人的是,那份在不經意間回首時,與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渴望或記憶相遇的瞬間。
這種共通的情感,可能才是詩詞真正動人的地方。”
“總之,謝謝評委老師們的認可,特彆是沈教授,”他看向沈硯之,眼神誠懇。
“謝謝您的指點和最終的肯定。也謝謝主辦方,謝謝現場和屏幕前每一位聆聽的朋友。”
“這個獎,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個提醒,提醒我不要忘記文字的力量,不要辜負那些美好的情感。”
他舉起獎杯,輕輕示意了一下。
“時間不早了,我女兒還在等我。再次感謝大家。元宵節快樂。”
他便微微鞠躬,轉身下台。
……
而在湖心亭中,辛西婭公主放下茶杯,對身旁的江省一方大佬,用流利的中文請求道:
“劉書記,我想在詩會結束後,私下見一見這位祝仁先生。就說,我想親自向他請教一下關於華夏詩詞的問題。”
劉書記微微頷首,點頭答應。
辛西婭公主再次將目光投向遠處那個站在燈火下,接受眾人歡呼的身影,嘴角勾起一抹饒有興味的微笑。
這個東方國度,果然處處充滿了驚喜。
……
後世有一篇雄文《元宵詩會紀盛》詳細記載了此事。
夫詩者,誌之所之也。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