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一位年輕的龍國廚師,用法國頂級的食材,重新詮釋一道現代風格的北京烤鴨,並贏得了米其林三星的榮耀。
當無數被第七集點燃民族自豪感的觀眾,本以為將看到一場“中華美食征服世界”的爽文戲碼時,
祝仁的旁白,卻溫柔地,將所有人的格局,拉向了另一個維度。
“一種味道的最高成就,不是征服,而是共融。
是當它離開故土,能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落地、生根、發芽,並與當地的文化融合,開出全新的、更加絢爛的花朵。”
這番話,如同畫龍點睛。
節目播出後,一個奇妙的連鎖反應,在全球範圍內,悄然上演。
全球各地的唐人街,第一次,不再是隻有華人光顧。
無數被片中故事感動的當地人,開始好奇地走進中餐館,他們點的第一道菜,往往是片中那道充滿融合智慧的“改良版北京烤鴨”或“左宗棠雞”。
他們不是來獵奇,而是來體驗一種“共融”的文化。
緊接著,海外的美食博主們,自發地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一場名為“thetasteofharony和諧之味)”的運動。
萊茵國的奶酪麻婆豆腐、小牛之地的臘腸煲仔飯、阿茲特克的辣椒油塔可……
各種腦洞大開、充滿奇思妙想的融合菜,如同雨後春筍般,在油管和推特上病毒式傳播。
祝仁的“共融”理念,通過這一集,完成了最完美的全球實踐。
他沒有說教一句,卻讓全世界,都自發地參與到了一場關於“中華美食本土化”的、盛大的集體創作之中。
這一次,西方主流媒體,徹底失聲。
因為他們發現,祝仁非但沒有搞“文化霸權”,反而用一種他們無法理解的、極致的東方智慧,“將定義權,交給了世界”。
在這場席卷全球的文化狂歡中,有一個人的身影,卻仿佛從人間蒸發了。
夏清韻。
她沒有參與九州文娛的任何商業布局,沒有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任何隻言片語。
她就像一顆被遺忘的棋子,在這場由她前夫主導的盛大棋局中,徹底失去了位置。
直到一周後。
一張照片,在網絡上意外走紅。
照片的背景,是雲南諾鄧古村那片被陽光炙烤的曬鹽場。
照片裡,一個穿著樸素衝鋒衣、臉上帶著泥灰、頭發被汗水浸濕粘在臉頰的女人,
正和當地村民一起,彎著腰,用一雙白皙卻已磨出紅痕的手,笨拙地翻曬著醃製中的火腿。
有人認出了她。
那竟是身價數百億的清仁科技女總裁,夏清韻!
全網嘩然。
“炒作!絕對是頂級的炒作!”
“富豪體驗生活?這劇本也太老套了吧?”
媒體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鯊魚,瘋狂跟進。
他們本以為將挖出一個“富豪體驗生活”的拙劣炒作,結果卻發現,她隻是以一個普通誌願者的身份,在當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文化體驗”。
她和當地一位名叫阿香的大嬸同吃同住,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著村民上山采菌子,下到鹽井裡背鹽水,學習如何給火腿按摩、上料。
她從不接受任何采訪,對所有鏡頭都隻是平靜地搖頭,然後繼續低頭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