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真是緣分!”老先生拍完照,掏出名片,“我是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姓趙。我們一直在追蹤這條河的水生態,這隻鱉可能是這片水域的指標性物種之一!您看,能不能配合我們做個簡單的測量記錄?順便跟我們說說具體位置?”
陸子昂看著名片,有點懵。釣個王八還釣出科研價值了?
他隻好帶著趙教授和他的助手不知從哪個蘆葦叢裡冒出來的)回到釣點,指著水麵:“就那兒。”
專家團隊如獲至寶,開始小心翼翼地測量、拍照、記錄水質數據,對待那隻老鱉的態度,比對待親爹還恭敬。
趙教授則拉著陸子昂閒聊:“現在像您這樣的年輕人,能靜下心來釣魚的不多啦。能釣上它,說明您耐性好,跟這河水有緣啊!”
陸子昂乾笑:“嗬嗬,運氣,純屬運氣。”倒黴運氣。
“哎,不能這麼說。”趙教授擺擺手,“這護城河啊,故事多了去了。早些年汙染得厲害,差點成了臭水溝。
後來花了大力氣治理,你看現在,水清了吧?魚蝦多了吧?連這老家夥都回來了!這說明什麼?說明隻要肯下功夫,生態環境它是能恢複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教授說得感慨萬千,陸子昂在一旁聽著,看著眼前波光粼粼的河麵,和那隻被小心翼翼放回水中、慢悠悠沉下去的老鱉,心裡那點因為沒釣到魚的鬱悶,不知不覺也散了。
好像……是挺有意義的?
至少比上熱搜有意義。
臨走時,趙教授非要給陸子昂拍張照,說他是“民間環保的見證者”,要放在協會的內部刊物上。
陸子昂嚴詞拒絕,最後妥協,隻讓拍了一張他提著空魚桶、背影蕭瑟地走向遠方的照片,caption是“一位神秘的垂釣者”。
幾天後,王導又跑來蹭茶喝,刷手機時忽然“咦”了一聲。
“子昂,你看這公眾號文章,《守護城市最後的野趣:老護城河生態調查紀實》,這背影……怎麼看著那麼像你?這破桶也眼熟!”
陸子昂心裡一咯噔,湊過去一看,果然是那張照片!好在隻是個模糊背影,配文也隻提到了“一位熱心垂釣市民”。
王導嘖嘖稱奇:“可以啊子昂,釣魚都能釣出環保先鋒的人設了?下次我拍環保題材找你當顧問唄?”
陸子昂沒好氣地搶過手機:“少來!我就是去喂蚊子的!”
然而,事情還沒完。
又過了段時間,本市晚報的一個副刊專欄,突然登了一篇小散文,作者署名“野老”,寫的就是在護城河邊偶遇一位垂釣高人,目睹其放生巨鱉,並聆聽環保專家一席話的感悟。
文章寫得清新雋永,還引用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釣勝於魚”等句子,狠狠升華了一下思想境界。
巧的是,這專欄編輯是張明宇的大學同學,文章出來後特意發給張明宇看,說這調調讓他想起某位深藏不露的高人。
張明宇又轉發給了陸子昂,附言:“陸老師,您這是……大隱隱於市,垂釣悟人生了?”
陸子昂看著那篇文章,半天無語。
他就是想去釣個魚而已啊!
怎麼先是釣出個科研發現,又釣出篇文藝散文?
這破護城河的風水是專門克他的吧?!
他憤憤地收起手機,決定最近還是老老實實窩在養老公寓門口看下棋比較安全。
至少棋盤上的“車”不會變成王八。
喜歡我隻想安靜地當具屍體請大家收藏:()我隻想安靜地當具屍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