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爺的“廢品藝術工坊”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主要是經濟效益顯著——參與課程的大爺大媽們賣廢品的收入普遍提升了15,並對“踩扁易拉罐的十種技巧”產生了濃厚的學術爭論熱情。
小鄭乾事將此視為社區文化建設的重大突破,忙著寫彙報材料,暫時無暇再來挖掘陸子昂的“餘熱”。
陸子昂得以再次蟄伏,並將“隱匿技能”提升到了新高度:
他no能通過食堂飄出的氣味變化,精準判斷出小鄭乾事是否在公寓內開展活動,從而選擇最佳遛彎路線。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理想的鹹魚狀態:鉤針技術略有進步,至少能織出大致看得出是襪子的形狀了雖然兩隻大小不一);
觀察貓咪哲學有了新發現——“總裁”打哈欠時如果被interrupted,會露出一個極其人性化的、混合著不爽和無奈的表情;自弈象棋時,他成功讓自己輸掉的步數增加了三步,成就感滿滿。
然而,他忘了,在這個信息時代,真正的“隱士”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你身邊圍繞著一群擁有智能手機和旺盛分享欲的老人的情況下。
事情的起因是一張照片。
豆豆用他媽媽的手機,拍了一張陸子昂坐在老槐樹下打盹的照片。
照片裡,陸子昂歪著頭,嘴角可能還帶著點午睡時可疑的水痕,身上搭著那件織了一半的、顏色詭異的毛線襪,腳邊是蜷成一團的“地毯”。
陽光透過樹葉縫隙灑下來,畫麵倒是頗有幾分歲月靜好的慵懶。
豆豆覺得這張照片“特彆陸叔叔”,就發到了他們家的聊天群裡。
不知怎麼,這張照片又被張大媽看到了,張大媽驚為天人,覺得這畫麵“充滿了生活哲理和鬆弛感”,遂轉發到了公寓的“夕陽紅”大群。
於是,這張題為《院長の午後小憩》的照片,開始了它的奇幻漂流。
它先是在各個老年朋友圈裡流傳,配文通常是:“看看人家的退休生活!這才叫境界!”
然後,被某個老人的子女看到,覺得有趣,轉發到了自己的社交媒體,配文:“我家旁邊養老院的神仙院長,慕了。”
再然後,被某個本地資訊號無意中看到,轉載並發起了話題:
你向往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的?
這張像素一般、構圖隨意的照片,竟然莫名其妙地戳中了不少網友的點。
“啊啊啊這種鬆弛感是我夢寐以求的!”
“旁邊的肥貓亮了!院長和貓都好治愈!”
“手裡的毛線活是院長自己織的嗎?果然高手在民間!”
“隻有我注意到院長嘴角那抹看透世事的微笑了嗎?雖然可能是口水)”
“這才是生活本該有的樣子啊!瞬間不想卷了!”
王導自然是第一時間發現了這股風潮,電話立刻追到:“子昂!你可以啊!不聲不響就掌握了流量密碼!‘反內卷生活家’這個人設太棒了!咱們可以合作拍個係列vog,就叫《院長今天也很閒》!記錄你的日常……”
陸子昂果斷掛斷,並把手機關了靜音。
他以為這波熱度會像以前一樣,幾天就過去。但他低估了網友們對“鬆弛感”的渴求,以及……商業的嗅覺。
幾天後,一家主打“舒適”、“天然”概念的服裝品牌,不知通過什麼渠道,竟然將電話打到了養老公寓的前台,指名道姓想邀請“毛線襪院長”擔任他們的“舒適生活體驗官”,拍攝一組廣告大片,報酬豐厚。
小周捂著話筒,一臉震驚地跑來問陸子昂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