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社區來串門的老人們看了,回去一傳十十傳百:“‘安心公寓’那邊夥食真好!”
“聽說還有老曲譜呢,文化氛圍濃!”
“人家那院長是懂生活的人,養的貓都特彆有靈氣!”
一來二去,“安心公寓”在這片區的養老圈裡竟然慢慢有了點名氣。
雖然沒人真的因為幾首老曲譜或者一隻貓跑來入住,但提起這裡,大家的印象不再是“那個舊院子”,而是“東西好吃”、“有點文化”、“院長挺神”的模糊好感。
這種好感甚至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實惠”。
附近菜市場賣肉的老王,聽說“安心公寓”的紅燒肉備受“美食家”推崇,主動提出可以給公寓優先供應更新鮮、部位更好的肉,價格還稍微優惠點,美其名曰“支持文化單位”。
以前需要趙大爺蹬著三輪車去遠處才能賣上好價錢的廢紙板,現在附近新開的一家環保回收站主動上門收購,說是“仰慕咱們這兒的環保理念”。
連之前那個被“總裁”唾棄了的寵物食品業務員,都又派人送來幾箱試吃裝,說是“純粹表達對‘貓王’的敬意,絕不提商業合作”。
陸子昂看著這些細微的變化,心情複雜。
他好像什麼都沒做,又好像什麼都改變了。
這種改變並非轟轟烈烈,而是像春雨一樣,悄無聲息地滲透進來,讓這個老舊的公寓變得……更舒服了一點?
他依舊每天去釣魚依舊釣不到),依舊織那件破毛衣依舊沒織完),依舊和趙大爺鼓搗破收音機居然真的收到了一個更清晰的戲曲台)。
但走在院子裡,聽到老人們閒聊的內容,偶爾會變成:
“聽說老張他們小區食堂天天土豆燉白菜,還是咱們這兒好!”
“那可不,咱們有陸院長‘鑒定’過的呢!”
“明天好像又有菌子?豆豆爸送的?”
“是啊,跟著陸院長,總能蹭點好吃的!”
語氣裡帶著點小小的自豪和滿足。
陸子昂聽著,搖搖頭,又有點想笑。
行吧。
“美食家”就“美食家”吧,“文化厚度”就“文化厚度”吧。
隻要日子還能這麼平靜地過下去,紅燒肉還能管夠,這點虛名,他背了就背了。
反正,他這條鹹魚,早就被架在火上烤過不知道多少回了,也不差這點溫吞的小火苗。
他拎起空桶,收竿回家。
今晚,好像真的有菌子燉雞。
得走快點。
喜歡我隻想安靜地當具屍體請大家收藏:()我隻想安靜地當具屍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