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老師
鄭老師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是我們三年四班的班主任。在郭中華檢討會後,我本以為班風會迅速得到改善,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起色並不大。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於班級裡有六七個“球皮子”。這幾個同學對籃球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他們總是一起打籃球,無論是課間休息還是體育課,隻要有機會,他們就會飛奔到籃球場上。由於他們如此癡迷於籃球,同學們便給他們取了這個綽號——“球皮子”。
這幾個“球皮子”不僅在籃球場上默契十足,在課堂上也是如此。他們非常團結,常常在課堂上說說笑笑,甚至打鬨嬉戲,完全不顧及其他同學的感受和課堂秩序。這讓科任老師們感到十分頭疼,因為他們的行為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更糟糕的是,在全校上操或進行隊列訓練時,他們也總是顯得懶散不堪。他們對老師的口令置若罔聞,甚至故意與我這個新來的班長作對。每當我提醒他們要遵守紀律時,他們總是不屑一顧,繼續我行我素。
鄭老師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心中萬分焦急。儘管她即將年滿二十八歲,即將達到退團的年齡,但她依然以共青團員的身份,積極參與到我們班的團小組會議中來。
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年級才剛剛設立團支部,一切都還處於起步階段。而鄭老師卻能如此熱心地投身其中,實在是難能可貴。
在團小組會議上,鄭老師非常認真地對“球皮子裡的每個同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她仔細研究了每一位同學的情況,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鄭老師發現徐中、陳平和肖明這三位同學都曾經寫過入團申請書。這一發現讓鄭老師感到十分欣慰,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具有強烈的上進心,對於加入團組織有著積極的態度。鄭老師相信,隻要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和教育,他們一定能夠相對較快地成長起來。
然而,與這三位同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張禹、魏剛、陳克和劉賢這幾位同學則屬於比較調皮搗蛋的類型。他們在課堂上經常走神、打鬨,對學習缺乏足夠的熱情和專注度。這讓鄭老師感到有些頭疼,她意識到要想幫助這些同學進步,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對於他們,鄭老師認為需要采取更為全麵的教育方式,不僅要對他們的父親進行政審外調,還要通過談心和家訪等方式深入了解他們的情況,以便激發他們入團的願望,更好地引導他們走上正軌。
在了解到陳平的父親單位位於大東區東北大馬路附近後,鄭老師決定親自前往進行外調。為了到達這個目的地,我和鄭老師從工人村出發,需要倒三次公交車,然後再步行一公裡。這一路程相當遙遠,花費了我們一整天的時間。
同樣地,徐中的父親單位在八一劇場,這是一個相對較遠的地方。然而,鄭老師並沒有因為路途遙遠而放棄,她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八一劇場的道路,隻為了能夠完成對徐自中的外調工作。
經過一番輾轉,鄭老師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她與徐中的父親進行了深入的交談,了解了徐中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曆。通過這次外調,鄭老師對徐中有了更全麵的認識,也為他的入團申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與此同時,肖明的入團申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鄭老師同樣不辭辛勞地對肖明進行了外調,確保他具備入團的資格和條件。
在鄭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徐中和肖明最終先後成功入團,他們終於擺脫了“球皮子”的標簽,成為班級中積極向上的骨乾分子。
而我們的團小組,除了鄭老師之外,還有其他三位成員。我們分彆對陳克、張禹、魏剛和劉賢的家進行了家訪。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和成長情況,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
在魏剛和劉賢的家訪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是,我們並沒有退縮,而是堅持不懈地與家長進行交流,直到深夜才結束這次家訪。
人們常常將我們中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這無疑是一種形象而貼切的比喻。而鄭老師,就如同那位勤勞奮作的園丁一般,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她雖然平凡無奇,卻在教育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澆灌著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
正如花朵需要園丁的悉心照料才能綻放一樣,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鄭老師的關愛與教導。鄭老師用豐富的知識和無儘的愛心,培育著我們,使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茁壯成長。在這個過程中,鄭老師的關懷話語如春風拂麵,關切的動作似暖陽照耀,更有那操勞的心,時刻為我們的成長而憂慮。
而我們,作為學生,對鄭老師也報以關愛、恭順和感激之情。我們深知老師的辛勤付出,因此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做到尊重老師,聽從教導。同時,我們也會時常思念鄭老師,因為鄭老師的教誨如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喜歡我的人生手帳請大家收藏:()我的人生手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