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楊誌遠_我的人生手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8章 楊誌遠(1 / 1)

楊誌遠

楊誌遠,這個名字在熱自七七一班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不僅是班級的班長,更是同學們心中的榜樣和領導者。

楊誌遠身材高挑,足有一米七八,站在人群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他戴著一副近視眼鏡,鏡片後的眼睛總是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仿佛能洞悉一切。他的國字臉上,輪廓分明,線條硬朗,透露出一種沉穩和乾練。

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楊誌遠都展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他總是那麼冷靜、沉著,麵對問題時總能迅速做出判斷並采取行動。他的言行舉止間,流露出一種大領導的風範,讓人不禁對他心生敬意。

我、老柴、老陸還有他,我們四個人組成了一個黨小組。在這個小組裡,老陸擔任組長一職。

那時候,我們經常會召開黨小組會議,討論各種重要的事情。而每次會議上,楊誌遠總是絕對的主角。他不僅積極參與討論,還能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和建議。

比如說,在舉行班級活動時,楊誌遠提出了一些彆出心裁的點子,讓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意義。這些建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和讚揚。

此外,在發展新黨員方麵,楊誌遠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個申請人,仔細了解他們的情況,並給予他們寶貴的建議和指導。

更值得一提的是,楊誌遠對於黨中央的號召總是積極響應。他會及時將黨中央的精神傳達給我們,並帶領我們一起思考如何在實際行動中貫徹落實這些要求。

總之,楊誌遠在我們的黨小組中表現得非常出色,他的貢獻和努力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和讚揚。

學習方法交流會,這一極具創意的活動,正是在楊誌遠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得以順利召開的。在會議籌備階段,楊誌遠展現出了卓越的組織能力和溝通技巧。他不辭辛勞地分彆與施用昉、黃麗萍、王吉林、陳誌以及劉剛等同學進行了深入的交談,詳細地了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並鼓勵他們在交流會上分享自己的經驗。

經過充分的準備,學習方法交流會終於拉開了帷幕。會上,施用昉、黃麗萍、王吉林、陳誌和劉剛等同學依次登台發言,他們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和親身經曆,為同學們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涵蓋了各個學科領域,包括如何高效記憶、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如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等等。

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著每一位發言人的精彩分享,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他們被這些實用的學習方法所吸引,紛紛表示要將其牢記於心,並融入到自己的學習實踐中。這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讓同學們收獲了寶貴的學習經驗,更在班級中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大家的學習熱情。

可以說,這次學習方法交流會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同學們前行的道路。許多同學都將這些發言內容深深地印在腦海裡,融入到血液中,並切實地落實到日常的學習行動上。這種積極的態度和實際的行動,無疑對提高全班同學的學習成績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為了讓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能夠放鬆心情,緩解壓力,楊誌遠精心策劃並組織了一次全班春遊活動,地點選在了風景秀麗的北山公園。

春遊當天,陽光明媚,微風拂麵,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來到了公園。楊誌遠首先帶領大家進行了爬山比賽,同學們你追我趕,好不熱鬨。爬山結束後,大家稍作休息,便迎來了最令人期待的賽艇比賽。

楊誌遠將同學們分成了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艘賽艇。隨著他一聲令下:“出發!”四艘賽艇如離弦之箭一般,迅速衝了出去。

比賽一開始,各個小組的賽艇都不相上下,難分勝負。然而,我所在的賽艇卻出現了問題,無論我們怎麼努力劃槳,賽艇總是偏離直線,歪歪斜斜地前進著。漸漸地,我們的賽艇被其他小組拉開了距離,開始落後了。

更糟糕的是,由於我們的賽艇不斷偏離方向,最後竟然劃向了起點的方向!這可把我們急壞了,大家手忙腳亂地調整著賽艇的方向,但效果並不明顯。

與此同時,楊誌遠所在的賽艇卻一直保持著筆直的航線,速度也越來越快。他們配合默契,劃槳動作整齊劃一,就像一台精密的機器一樣。最終,楊誌遠的賽艇率先衝過了終點線,獲得了第一名。

畢業之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楊誌遠猶如一顆閃耀的星辰,在學術的天空中飛速前行。他憑借著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才華,一步步登上了事業的高峰。當時,他不僅是華北電力大學的副校長,更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與此同時,老柴——那個曾經與我一同在黨小組活動過的老柴,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成為了東北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榮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殊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老柴的盛情邀請下,楊誌遠從北京跨越千裡,來到了東北大學參加博士生答辯會。這個消息像一陣春風,迅速傳遍了我們這個小小的同學圈子。沈陽的同學們——薑豐、老錢、老陳、老劉、老張、老潘和我,得知這個消息後,都激動不已。

很快,我們便與老柴、楊誌遠相聚一堂。久彆重逢的喜悅,讓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那些曾經一起度過的青春歲月,如同電影般在眼前不斷閃現。我們回憶起校園裡的點點滴滴,談論著彼此的生活和工作,感慨著時光的飛逝。

這次聚會,不僅是對過去的緬懷,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在這個充滿溫情的時刻裡,我們共同見證了彼此的成長與進步,也更加珍惜這份難得的同學情誼。

一九九七年,距離大學畢業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五個年頭。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裡,熱自七七級的同學們決定在沈陽和大連舉行一場盛大的同學會,以紀念那段共同度過的青春歲月。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同學會,並在大連賓館裡與楊誌遠成為了鄰居。晚上,外麵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我獨自一人走到陽台,靜靜地欣賞著這雨夜的美景。

就在我沉浸在雨景之中時,突然聽到隔壁傳來一陣輕微的響動。我好奇地轉過頭去,竟發現楊誌遠也站在他的陽台上,同樣凝視著窗外的雨幕。他的身旁還站著一個小男孩,看上去年齡和我的女兒相仿。

我們相視一笑,然後不約而同地開始聊起了天。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情況上。我感慨地說,現在科研立項越來越困難了,競爭異常激烈。

然而,楊誌遠卻笑著告訴我,他的情況完全不同。他說他的科研項目多得接都接不過來,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聽到這裡,我不禁對他心生羨慕。或許,這就是我們國家重點大學和普通院校之間的差距吧。重點大學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能夠吸引到更多優秀的人才和項目。

儘管如此,我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我相信,隻要我努力奮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終有一天也能在科研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

一九九九年,正值國慶五十周年前夕,我懷揣著滿心期待,踏上了前往北京斯瑪公司的旅程。此次行程的目的,是為了商談購置一批重要的實驗設備。

經過一番輾轉,我終於抵達了目的地——北京斯瑪公司。在與相關負責人進行初步溝通後,我得知他們在華北電力大學設有一個現場總線儀表實驗室,那裡展示了許多先進的實驗設備。於是,我迫不及待地前往該實驗室,希望能更直觀地了解這些設備的性能和特點。

當我走進實驗室時,白老師迎上前來,他將作為我們的向導,帶領我們參觀整個實驗室,白老師在我們學校工作過,是老朋友了。在參觀過程中,我對各種實驗設備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並不斷向白老師提問。而白老師也非常耐心地解答我的疑問,讓我對這些設備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就在參觀即將結束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一個人——楊誌遠。我曾聽聞過他在這個領域的卓越成就,便向白老師打聽起他的情況。白老師微笑著告訴我,楊誌遠是他的領導,對現場總線技術有著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聽到這裡,我心中一動,立刻請求白老師幫我聯係一下楊誌遠。白老師欣然答應,隨即撥通了楊誌遠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楊誌遠親切的聲音,我們互相問候之後,我便切入正題,提到了購買斯瑪公司實驗設備的事情。

楊誌遠在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說道:“這事要緩一緩。”他解釋道:“雖然現場總線技術在其他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火電廠這個特定的環境中,其應用還麵臨一些挑戰和限製。因此,現場總線時代在火電廠並不會馬上到來。”

聽完楊誌遠的分析,我心中雖然有些失落,但也對他的專業判斷表示認同。畢竟,在這樣一個複雜的領域,決策需要謹慎考慮各種因素。儘管如此,我仍然對白老師和楊誌遠表示了感謝,並表示會繼續關注現場總線技術在火電廠的發展動態。

讓我萬萬沒有料到的是,這通電話竟然會成為我與楊誌遠之間的最後一次通話。就在不久之後,一個令人痛心的消息傳來——楊誌遠英年早逝!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猶如晴天霹靂,讓我們所有同學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大家都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那個曾經充滿活力、陽光開朗的楊誌遠,怎麼會突然離我們而去呢?回憶起與他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美好的時光仿佛還在眼前,可如今卻已物是人非。

在得知楊誌遠去世的消息後,許多同學都自發地參加了他的葬禮,希望能在最後一刻送他一程,表達對他的哀思和懷念。葬禮上,同學們都默默地流著淚,心中充滿了無儘的悲傷和不舍。

喜歡我的人生手帳請大家收藏:()我的人生手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末日,我創造了第五天災! 穿越三年,你跟我說這是大唐? 在民族資產的路上 明末:從邊墩開始滅清覆明 從成為皇帝開始無敵 我叫張凡,隻有億點點實力 漢末真龍之睥睨天下 科研係學霸 趙進李的心裡 深藍鏽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