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親
翁愛霞探親來到吉林市,對我來說仿佛是又一個新婚蜜月,讓我沉浸在無限幸福之中。除了上課,我都和翁愛霞在一起,一刻也不能分離。
翁愛霞的到來引發了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他們陸續前往招待所探望。魯順同學贈予翁愛霞一套新發行的硬幣,此套硬幣包含一角、二角、五角、一元四種,其成分為銅鎳合金。除同學外,前來探望的老師還有郎泉江、王滿稼、鄧天日、張玉鐸、徐偉勇等,皆對我們的新婚表示祝賀。
我帶著翁愛霞在校園裡東遊西逛:去了圖書館和期刊閱覽室溜達了一圈;又到實驗室和實習場瞅了瞅;還看了校園裡舉行的籃球賽、足球賽、排球賽和羽毛球賽;最後又去校園內的蘇州園林逛了逛。翁愛霞看得最多的還是籃球賽,打籃球可是她中學時的夢想呢,隻可惜最後因為家裡窮買不起運動衣褲,這個夢想就這麼破滅啦。
校園旁邊的郊區電影院,我和翁愛霞成了那裡的常客,隻要是她沒看過的電影,我都會陪著她去觀看。我現在還記得,那時和翁愛霞一起看的電影有:405謀殺案;愛情啊你姓什麼;愛情與遺產;巴山夜雨;白蓮花;大渡河;戴手銬的旅客;等到滿山紅葉時;第二次握手;苦果……。
有一天,我正在招待所裡休息。突然,一陣輕輕的敲門聲傳來,我打開門一看,原來是班長楊誌遠。他麵帶微笑,手裡拿著兩張劇票,對我說:“甘肅省歌舞團來吉林市演出《絲路花雨》啦,這兩張票你和嫂子去看吧。”
我心裡暗自嘀咕,每個班級才發十張票,我們班有三十多人呢,這票可真是來之不易啊。我連忙推脫道:“這怎麼行呢,這麼難得的票,還是留給其他同學吧。”
楊誌遠笑了笑,說:“你彆想太多,這票可不是給你的哦,是給嫂子的。我就是看你倆感情好,讓你陪著嫂子一起去看。”他的語氣輕鬆幽默,讓我不禁也笑了起來。
我接過劇票,心裡有些感動。班長真是個細心的人,還能想到我和嫂子。我對他表示了感謝,然後他就轉身離開了。
班長走後,翁愛霞走過來,好奇地看著我手中的劇票,問我是怎麼回事。我把楊誌遠的話告訴了她,她聽後也笑了起來,說:“你們大學生說話真風趣。”
《絲路花雨》是甘肅省歌舞劇院於1979年創作的以敦煌壁畫為題材、歌頌中外友誼的民族舞劇。我和翁愛霞看《絲路花雨》時被演員精彩的舞蹈所吸引,尤其是“反彈琵琶琴”的倩麗舞姿更是令人難忘。
全劇以和平、友誼為主題,通過敦煌畫工神筆張和女兒英娘與波斯商人患難與共、生死相交的動人故事,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光輝形象和各民族友誼的源遠流長。它以彆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將瑰麗多彩的敦煌壁畫搬上舞台,藝術形象地再現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絲路花雨》在中國和世界舞壇上享有較高的美譽和盛名。1979年就獲得了文化部頒發的“創作一等獎”和“演出一等獎”。
在探親的日子裡,我和翁愛霞先是遊覽了北上公園,那裡的景色宜人,讓人心曠神怡。接著我們又來到了江南公園,這裡的風景同樣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然而,當我們來到鬆花湖時,眼前的景象卻讓我們震撼不已。鬆花湖的湖水清澈見底,周圍的山巒起伏,綠樹成蔭,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站在湖邊,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的豐滿水電站大壩。這座大壩橫臥江麵,氣勢磅礴,令人不禁感歎人類的智慧和力量。然而,當我們了解到這座大壩的曆史時,心中卻湧起了一股複雜的情緒。
原來,這座大壩是由日本人設計建造的。在建造過程中,有上萬名中國勞工不幸慘死。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辛勤勞作,卻遭受著非人的待遇和折磨。這些勞工們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為這座大壩的建成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麵對這座大壩,我們既為它的宏偉壯觀而感到驚歎,又為那些慘死的勞工們感到痛心和惋惜。這座大壩雖然是日本人建造的,但它也是中國勞工們的血汗結晶。它見證了曆史的滄桑和人類的苦難,也提醒著我們要珍惜和平,不忘曆史。
我完全無視翁愛霞的阻攔,毅然決然地決定下湖遊泳。我動作迅速,仿佛沒有絲毫猶豫,眨眼間便將身上的衣物褪去,然後如同一道閃電般縱身跳入湖水中。
此時正值春天的五月,鬆花湖的水來自於長白山上的積雪融化,那冰冷的觸感讓人不禁打個寒顫。然而,對於我這個冷水浴鍛煉的狂熱愛好者來說,這點寒冷簡直微不足道。
翁愛霞站在岸邊,眼睜睜地看著我逐漸遠離岸邊,她的臉上露出了焦急的神色,嘴裡不停地呼喊著:“不要遊遠,快回來!”她的聲音在湖麵上回蕩,帶著明顯的擔憂和不安。
從翁愛霞的表現可以看出,她是真的非常著急。這種關切之情,或許正是愛情的力量在起作用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到招待所後,我正準備好好休息一下,卻突然接到服務員的通知,說因為有學術會議要召開,需要騰出更多的空房間,所以讓我儘快搬離。這可真是讓人有些措手不及,但也沒辦法,我隻能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我和翁愛霞一起走出招待所,心裡還在琢磨著接下來該去哪裡找個住處。就在這時,留校老師王愛民看到了我們,他熱情地打招呼,看到我們倆拎著大包小包的,以為翁愛霞要走了,就詢問我們發生了什麼事。我把情況簡單跟他說了一下,他聽後立刻說:“哎呀,這可太不巧了!不過彆擔心,我現在一個人住一間屋,同住的人出差了,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回來。你們要是不介意的話,可以到我的寢室住,我到你的宿舍的床鋪去住。”
我一聽,頓時喜出望外,這可真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啊!我連忙向王愛民表示感謝,他卻笑著說:“彆客氣,大家都是兄弟,互相幫忙是應該的。”於是,我和翁愛霞就跟著王愛民來到了他的宿舍。這一住,又是十幾天,直到翁愛霞離開吉林市,
後來我才知道,王愛民的愛人在黑龍江省的漠河,他們兩地分居已經很多年了。他為了能和家人團聚,毅然申請調離了東北電力學院,回到漠河與妻子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四十多年過去了,每當我想起這件事,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感激之情。王愛民老師真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大哥,他的善良和熱心讓我在困難時刻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懷。
喜歡我的人生手帳請大家收藏:()我的人生手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