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蘭
在那個充滿激情與活力的一九七二年,沈陽電力學校的運動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陽光灑在寬闊的運動場上,同學們的歡呼聲和加油聲響徹雲霄。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就是俞蘭,鍋爐班的團支部宣傳委員。我不禁想起我們相識的場景,那是在學校召開宣傳委員會議的時候。
當時,我作為汽機班的團支部宣傳委員,與她一同參加了會議。我們在會議中交流著彼此的工作經驗和想法,漸漸地,我發現她不僅聰明伶俐,而且對宣傳工作充滿熱情。如今,在運動會的賽場上再次見到她,我心中湧起一股親切的感覺。
我站在看台上,眼睛緊緊地盯著俞蘭。隻見她身穿一套長衣長褲,與其他選手短衣短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的步伐顯得有些沉重,速度也明顯慢於其他選手,跑在隊伍的最後麵,看起來有些吃力。
三圈跑完後,俞蘭的狀態依舊沒有太大的改變,她的步伐依然有些拖遝,似乎隨時都有可能被其他選手拉開距離。我不禁為她捏了一把汗,心裡暗自嘀咕:“這樣下去,俞蘭肯定輸定了。”
然而,就在我對俞蘭的表現感到失望的時候,奇跡卻突然發生了!在最後一圈,俞蘭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著,突然開始發力了!她的速度明顯加快,就像一輛突然加速的賽車,風馳電掣般地向前衝去。
她的步伐變得輕盈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彈簧上一樣,充滿了彈性。她的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但這並沒有影響她的速度,反而讓她更加勇往直前。
俞蘭不斷地超越一個又一個人,她的身影在跑道上越來越顯眼。觀眾們都被她的表現驚呆了,紛紛為她鼓掌加油,現場的氣氛瞬間被點燃,歡呼聲和呐喊聲響徹整個賽場。
最終,俞蘭以驚人的速度衝過了終點線,她的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她不僅成功地超越了所有對手,還創造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獲得了女子一千五百米比賽的冠軍!
俞蘭不僅在田徑比賽有著卓越的表現,她在遊泳方麵同樣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在皇姑區舉辦的遊泳比賽中,俞蘭的表現堪稱驚豔。
在蝶泳五十米的比賽中,俞蘭如同一道閃電,像海豚一樣迅速穿梭於泳池之中。她的每一次劃水都充滿力量,每一次打腿都精準而有力。觀眾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她,仿佛被她的速度所吸引。最終,俞蘭以驚人的速度到達終點,成功奪得蝶泳五十米的金牌。
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緊接著的蝶泳一百米比賽,俞蘭更是發揮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她在泳池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她的動作流暢自然,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觀眾們為她歡呼雀躍,為她加油助威。最終,俞蘭毫無懸念地再次摘得金牌,成為了這場比賽的雙冠王。
我和俞蘭畢業後,被分到了不同的電廠。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俞蘭和我又都被學校從電廠調回了學校,這無疑是一個讓人驚喜的巧合。更讓人驚訝的是,我們不僅都回到了學校,而且還被分配到了同一個辦公室裡工作!
當我得知這個消息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畢竟,能夠與俞蘭在同一個屋簷下共事,每天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這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望。而如今,這個願望竟然成真了,怎能不讓我感到興奮呢?
或許是由於她曾經在工廠裡工作過的緣故,俞蘭總是身著一套乾淨整潔的工作服去上班。這套工作服雖然沒有華麗的裝飾,但卻顯得格外清爽利落。與那些喜歡穿著鮮豔時尚的女性相比,俞蘭對紅色的妝容毫無興趣,反而更鐘情於樸素的工裝。
她的這種選擇並非偶然,而是一種堅定的信念和態度的體現。俞蘭堅信,老師和學生與工農階級劃等號,並不是一種貶低,而是一種尊重和認同。她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這種理念,將自己視為工農群體中的一員,並以此為榮。
在工作中,俞蘭展現出了極高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她不僅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還對同事們關懷備至。她的存在讓整個工作環境都變得更加和諧、積極向上。
俞蘭在與人交流時,總是能夠用最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從不拖泥帶水,讓人感覺非常乾脆利落。她的這種說話方式不僅讓她在溝通中更加高效,還展現出了她的果斷和自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俞蘭還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她總是麵帶微笑,語氣溫和,讓人感到非常親切和舒適。無論是與陌生人還是與熟人交流,她都能夠迅速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讓人願意與她交往。
不僅如此,俞蘭的文章也寫得非常出色。她的文字簡潔流暢,表達清晰,能夠準確地傳達出她想要表達的意思。而且,她的字跡也非常清晰漂亮,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可以說,俞蘭無論是在口頭表達還是在書麵表達方麵,都展現出了很高的才華和素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教工食堂,俞蘭發現老師們都站著吃飯,她心急如焚。她深知這樣的用餐環境不僅不舒適,還會影響老師們的工作效率和心情。
於是,俞蘭決定組織青年教工團員們在星期日進行一次義務勞動,專門修理那些損壞的座椅。大家積極響應,紛紛報名參加。
星期日,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學校的倉庫,一推開門,眼前的景象讓人瞠目結舌——倉庫裡堆積如山的壞座椅,仿佛是一座被遺忘的廢墟。然而,我們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立刻行動起來,從這堆“廢墟”中挑選出相對較好的座椅,準備進行修理。
一開始,我信心滿滿地拿起釘子和錘子,試圖用釘釘子的方法來修複座椅。然而,事實證明這種方法並不理想,儘管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釘子釘進去,但座椅仍然搖晃不定,顯得十分不結實。
正當我感到困惑和沮喪時,木工小林走了過來。他看了看我修理的座椅,微笑著說:“釘釘不如加木楔,你試試這個方法。”說著,他拿起一個木楔子,熟練地將其嵌入座椅的縫隙中。
我半信半疑地坐了上去,結果讓我大吃一驚——這把經過小林修理的座椅竟然異常牢固,絲毫沒有搖晃的跡象!
小林的方法果然奏效,於是他迅速為大家製作了許多木楔子。有了這些木楔子的幫助,我們修理座椅的效率和質量都大大提高了。
經過一整天的努力,我們終於將所有挑選出來的壞座椅都修理好了。當我們把這些修好的座椅整齊地擺放在食堂裡時,整個食堂都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楊藎校長得知了我們的舉動,對我們的成果讚不絕口,他激動地說:“你們自己動手,修理座椅,這就是抗大精神的再現啊!謝謝你們,你們為學校做出了很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