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報
1978年10月,那個時候的食堂供應總是玉米麵窩頭,同學們對此都頗有微詞。畢竟,對於正處於長身體階段的大學生來說,這樣的夥食實在是難以滿足他們的營養需求。
然而,就在11日這一天,我們班的同學們決定不再默默忍受這種情況。經過一番商議,大家一致認為應該采取一些行動來表達我們的不滿和訴求。
於是,在這個充滿激情與勇氣的日子裡,我們班率先行動起來。同學們紛紛拿起筆和紙,寫下了自己對食堂供應的意見和建議。這些文字由班長呂茵彙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張大字報,題目便是《對黨委的一些意見》。
這張大字報不僅代表了我們班同學的心聲,更像是一顆火種,點燃了其他同學們內心深處的不滿情緒。很快,其他班級也紛紛效仿,貼出了各自的大字報,整個校園都被這股浪潮所席卷。
這張大字報詳細地列出了同學們對食堂夥食的種種不滿,以及對學院管理方麵的一些建議。而具體的書寫工作則由楊光負責,他用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將這些內容寫在了一張大白紙上。
這張大字報一經貼出,立刻引起了全院師生的極大關注和響應。大家紛紛圍攏過來,仔細閱讀上麵的內容,並對其中提出的問題表示認同。許多同學都覺得這些意見非常中肯,也說出了他們一直以來的心聲。
由於這張大字報的反響如此熱烈,預留的簽名位置很快就被填滿了。不僅如此,其他班級的同學們看到我們班的行動後,也紛紛效仿,貼出了自己班級的大字報,表達對學院管理的看法和建議。
一時間,學院的石頭主樓前麵被各式各樣的大字報貼得滿滿當當,甚至連東西兩座教學樓前麵也都貼滿了。這些大字報成為了同學們表達意見的一個重要平台,大家在這裡暢所欲言,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想法。
這起事件猶如平靜湖麵上投入的一顆巨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學院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政府迅速做出反應,責令市有關部門竭儘全力為駐吉林市的高校提供充足的大米、白麵以及各類副食品。
這一舉措猶如春風拂麵,使得食堂的夥食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學生們的飲食不再單調,營養也更加均衡。
時光荏苒,40多年轉瞬即逝。然而,當年的情景依然曆曆在目,其中有一句話讓楊光至今記憶猶新:“我們是來學習乾四化本領的,不是來吃憶苦飯的!”這句話如同一把火炬,點燃了當時人們心中的激情,也反映出那個時代年輕人的雄心壯誌和對未來的憧憬。
借此機會,楊光還大秀了一把他獨特的“楊體字”。那字跡龍飛鳳舞,剛勁有力,仿佛每一筆都蘊含著他的才情和個性。真可謂是字如其人,漂亮至極!
回想起那一年,楊光才僅僅20歲,正是青春年少、意氣風發之時。而如今,歲月如梭,他或許已曆經滄桑,但那份對生活的熱情和對藝術的執著,想必依然如初。
喜歡我的人生手帳請大家收藏:()我的人生手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