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班之後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時間來到了1978年7月13日這一天。學校裡舉辦了一場以歌頌張誌新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會。
張誌新出身音樂世家。小時候,她與兩個妹妹組成小樂隊參加演出,成為聞名津沽的“張氏三姐妹”。其妹張誌勤說,張誌新是彈六弦琴的,但小提琴拉得也不比她差。張誌新從小就受到音樂的啟蒙,她的小提琴天賦非常出眾,在當時天津很有名氣。在這場詩朗誦會上,曾明同學登台朗誦了一首名為《從小我就是一名提琴手》的詩歌。他用飽含深情的聲音,將詩歌中的對張誌新烈士情感展現得淋漓儘致,贏得了在場觀眾們的陣陣掌聲和高度評價。最終,曾明憑借出色的表現,成功獲得了本次朗誦會的一等獎。
“下一個節目,詩朗誦《歌頌張誌新》,演出班級,熱自七七一班郎萍等。”報幕員的聲音清脆而響亮,仿佛穿透了整個劇場的空氣,回蕩在每一個人的耳畔。
隨著這聲音,舞台上的燈光漸漸亮起,照亮了熱自七七級的女生們。她們身著統一的服裝,步伐輕盈地走上舞台,臉上洋溢著自信和期待。
郎萍走在隊伍的最前麵,她的身姿挺拔,氣質優雅,宛如一朵盛開的鮮花。她的名字在報幕員的口中被單獨提及,這無疑讓她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當音樂響起,女生們開始朗誦起來。她們的聲音婉轉悠揚,如同一曲美妙的交響樂,將詩歌中的情感表達得淋漓儘致。觀眾們被她們的表演所吸引,沉浸在詩歌的世界裡。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除了郎萍同學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外,其他女生都未能在這場朗誦會中留下她們的名字。她們雖然同樣付出了努力,展現出了自己的風采,但在這個瞬間,她們的名字卻被淹沒在了郎萍的光芒之下。
或許,這就是人生的一種無奈吧。有時候,我們會在某個時刻成為焦點,但更多的時候,我們隻是默默付出的一群人。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努力就沒有價值,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著自己的光芒和貢獻。
在10月中旬的時候,係團總支學生會組織了一場麵向全係學生的詩歌征文評獎活動。這次活動得到了廣大學生的積極響應,大家紛紛投稿,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華。
經過評委們的認真評選,最終有五位同學的作品脫穎而出,他們分彆是陳明、肖宏、楊光、厲成一和高森。這些作品涵蓋了不同的主題和風格,展現了同學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肖宏的《相信明天》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鼓勵人們勇敢麵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陳明的《朝陽》則描繪了早晨的陽光和希望,給人以溫暖和力量;楊光的《同誌請你挺起胸》呼籲人們保持自信和勇氣,堅定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厲成一的《小樹林》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寫,傳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高森的《生命》則深刻地探討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朝陽
作者陳明
我對著你微笑,
初升的太陽。
你像這秋日裡熟透的蘋果,
掛在樹枝上,
輕輕的飄蕩。
一縷朝霞像一束輕紗,
扮演著你通紅的麵龐。
你使我垂涎欲滴;
你使我心魂飛蕩;
你使我興致橫生;
你使我煩惱俱忘;
啊我心愛的朝陽呦,
你是多麼溫柔!
你是多麼漂亮!
我癡情地望著你,
心已木腦已僵。
你是羞愧了還是發狂,
迸射出刺我的光芒。
我不敢正視你,
隻好狼狽地逃向遠方。
這五位同學不僅在文學創作方麵有著出色的表現,他們還是可愛的文學青年,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他們用自己的文字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激勵著更多的同學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有些同學對他們的文采非常羨慕,甚至發誓說即使自己學不會寫詩,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孫後代學會寫詩,永遠傳承這種文學精神。
喜歡我的人生手帳請大家收藏:()我的人生手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