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一凡想到答應周賢華在自己村投資山茶樹種植,加工山茶油,成立山茶油公司的事,自己必須早著手,就去找村支書、自己的堂叔張濟林。
堂叔五十多歲,有一兒一女,兒女都在外打工,家中隻有堂叔和堂嬸在家,兩人吃過晚飯後就坐在桌前閒聊,都是些家長裡短的事。
打過招呼之後,堂嬸去泡茶,堂叔說,很久沒見了,要不叔侄倆喝兩杯,一凡說,行呀,我去拿酒。
待一凡從家拿來酒,堂嬸整出幾盤下酒的小吃。
堂叔問一凡,這次甄總回來住幾天。
一凡如實地說不知道,應該不會超過四五天吧。
堂叔說,正是秋收忙的時候,縣鎮也沒人來,得抽出時間見見他。
一凡說,也不一定就得去見,有時不去打擾反而更合適,商人最怕的就是今天縣裡來人,明天鎮裡來人,不接待又說擺架子,接侍了又得抽時間應付,本就時間緊,反而增添他們的負擔。
堂叔很讚成一凡的觀點說,我也很討厭這種形式主義,隻要關鍵的時刻幫幫他們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一凡拿起酒瓶給堂叔加滿酒,舉起杯說"叔,村裡的山茶嶺大約有多少?"
"成片的可能有一千多畝,還有些零零星星的,可能也有一百來畝。"堂叔說。
最近可不可以給我一個準數字,我想在村裡投資山茶樹種植,引進優質的樹種,增加山茶樹的種植密度,可行的話,租山子不知要多少錢一畝?"一凡把自己的想法第一次在村裡提出。
"這個好呀,現在成片的還好,戶主會叫人一起去采摘,散種的基本爛在山裡,浪費很大,這個村裡也有責任。"堂叔想到這些事,滿心憂愁。
村裡總共有一千多畝山茶嶺,據一凡從小到大了解到,這裡的山茶樹之間樹間距過大,造成土地浪費十分嚴重,產量降低。
山茶樹的株行距保持在?2米x3米?左右較為合適。這種距離既有利於通風透光,又能保證每株茶樹都能獲得充足的養分。
坡地茶園則建議按環山等高線開挖,雙行種植的大行距水平距離為?150厘米?,種植溝規格為?50厘米x50厘米?。
株距與行距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株距?指同一排茶樹之間的距離,?行距?指相鄰排茶樹之間的距離。合理的株行距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空間,提高結籽的產量和品質。
如果株距和行距過近,會導致樹之間競爭激烈,影響生長和產量;如果過大,則會浪費土地資源,增加成本。
一凡想起這些從書本中了解的知識,又結合目前村裡的實際情況,想到這些信心滿滿。
兩叔侄一聊到感興趣的話題自然就投緣話多,一瓶白酒就這樣解決了。
就在一凡準備回去的時候,甄玨打來了電話,半夜時分甄玨打電話一定是有急事找自己。
一凡馬上接聽,甄玨說輝輝不知怎麼了,可能是感冒了,身子熱哄哄的,成晚不睡,急死她了。
一凡跟堂叔辭行,說是甄總的外孫可能是感冒發燒,得馬上去,堂叔說要不要陪一凡一起去,一凡說不麻煩,叫堂叔早點休息。
農旅公司沒有醫務室,但有應急小分隊,這些人主要是處理一些應急事務,懂得搶救知識,但不懂治療施藥。
一凡幾分鐘就趕到了民宿,值班的門衛保安是自己的堂哥,他們三班倒,晚上還要負責巡邏。
他看到一凡的車風風火火的到來,立刻打開電動門,一凡按了喇叭後,一踩油門就躥向民宿樓。
甄玨住在二樓的最裡麵,民宿隔音條件好,一般的聲音都聽不見。
一凡敲開甄玨的房門,甄嬸正抱著輝輝坐在床邊,雙手搖晃,輝輝額頭上蓋著一塊濕毛巾。
甄玨看到一凡的到來,焦急的心才放了下來,一凡走到甄嬸的跟前,問她"輝輝怎麼啦?"
甄嬸說"應該是感冒了,身子發燙,心神不寧。"
一凡將輝輝抱起,摸摸他的額頭,是有點發燙,再用眼皮感知一下,體溫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