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準備出發。"鄧為毅回複道。
"你們在樓下等我,開一輛車去。"一凡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來到鄧為毅家樓下,他們也剛下樓,馬小初雙手攙著腰部,肚子圓圓的,活象一隻立起的大蝌蚪。
"女人太辛苦了,不知陳程懷雙胞胎經曆了多少磨難。"一凡心裡說道。
廖慧很懂事,拉起手刹,連忙下車,幫著為毅把馬小初攙扶上車。
“女人懷孕生子,猶如走過一段漫長而艱辛的旅程,其中的酸甜苦辣,非親曆者難以體會。"一凡想起了不知誰說過的話。
廖慧不愧為老司機,車子起步,拐彎都做的很到位,讓坐車的人毫無顛簸的感覺,不像有些開車的人,要麼快,要麼慢,沒有一點安全感。
荔園農莊藏在一片荔枝園裡,幸好有指路牌,否則的話,很難找到。
一凡有些佩服秦嶺,這麼偏僻、隱蔽的地方他都知道,可想而知,他以前肯定在這裡吃過飯,而且不止一次。
一凡四人來到荔園農莊時,秦嶺和陶叔他們都已經來了,他們正拿著竹簍,準備去采摘新鮮的荔枝。
把車子停好後,待大家下了車,陶晶也挺著大肚子,在覃程的攙扶下,看到一凡幾人傻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現在有同類項了,陶晶老遠就喊起了馬小初,兩人早就熟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的滑稽相。
這邊的秦嶺和陶叔四人看到一凡和為毅走了過來,將竹簍甩給他倆,走進荔園裡麵去搞新鮮的荔枝。
一凡想起了古代兩位文人的詩,一首是蘇東坡的"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還有一首是杜牧的"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走進荔園中心,仿佛置身於一片紅色的海洋。那沉甸甸的荔枝掛滿了枝頭,宛如一顆顆紅寶石,閃耀著誘人的光澤。每一顆荔枝都圓潤飽滿,讓人垂涎欲滴。它們將樹枝壓得彎彎的,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站在樹下,抬頭望去,滿眼都是那誘人的紅色。這些荔枝近在咫尺,伸手便可采摘到。對於來自江西的人來說,這樣的景象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誘惑。一凡從未見過如此多、如此誘人的荔枝,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想要品嘗的衝動。
一凡采了兩簍,提出來之後,廖慧也帶著簍子走進了荔枝園內,她站在荔枝樹下,望著那一串串紅彤彤的荔枝,伸手便摘,不管三七二十一,吃飽再說。
不到半小時,兩人又摘了六簍,那邊覃程叫吃飯了。
晚飯吃的都是增城的特色菜肴,增城特色菜以融合荔枝元素、客家風味和傳統非遺美食為核心,有荔枝木燒鵝、荔枝菌霸王雞、涼拌鯪魚皮、遲菜心等等,主食吃的是正果雲吞。
增城遲菜心素有“菜心之王”、“菜品之冠”。增城遲菜心生長周期長,皮脆肉軟,口感獨特,味道鮮甜,大家都爭搶著吃。
晚飯的主題除了敘舊,聯絡感情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感謝一凡對秦嶺工作上的支持,不惜動用一切關係,在秦嶺即將退休之年,政治待遇上了一個台階。
晚飯吃了有兩個多小時,喝酒的隻有秦校、陶叔、一凡和鄧為毅,四人共一瓶白酒,一人二兩半,也剛剛好。
晚上的宴席是一凡買的單,本來秦校和為毅要爭著買單,一凡以自己是晚輩為由,感謝他倆一直對覃程的關照,費用不多,包括摘的荔枝還不到三千元。
八簍荔枝,一凡自己弄了三簍,打算其中兩簍送彆鄔倩、麥小寧,留一簍給李小秋。
回到公司差不多十點,明天得去清遠,一凡交代廖慧早點休息,第二天得跑遠途。
喜歡道醫打工仔請大家收藏:()道醫打工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