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兩人每日互相教授一節武學知識,然後各自離開訓練,下一日先行演練修正指教。
。。。。。。。
就這樣時間悄然而逝,讓你不知不覺地來到了91年7月底。
兩人各自學習不必多言,到了這個高度的智慧等級學什麼都是一日千裡。
當然,盧漫若還是多少留了一手,這也是必須的,墊步飛奔術和縱躍術教授的都是高深版的中階版。
最高水平也達不到‘同修之境’的修為境界。
當然,在印三屬於最頂尖水平的存在,即使放在整個世界上也是頂尖的。
盧漫若的收獲更大,有了名師執教,修煉起來更是事半功倍,如虎添翼,如魚得水。
一遇風雲便化龍。
想來人家教授的也肯定會留一手的,這是自然形成的一種默契感,誰也不必揭穿誰的底細。
大家互不信任,互不相信這才符合人性本質常態。
兩人沒有住宿打尖,每日風餐露宿,以那藍天為蓋以那大地為床。
大平原是個修煉的好場所,各種奇珍異獸沒有,飛禽走獸不稀奇。
兩人邊走邊練,不幾日穿過古瓦哈蒂越過不印邊界。
此時已經進入不丹小國,國土麵積不算大。
呃?至少比香江大很多很多倍。
主要是人口稀少,古來一直是藏省統治範圍,長相跟藏區藏民一個樣。
儘管不丹不算太小,但是,禁不住兩人的腳步丈量度尺。
尤其是武僧的光腳幾乎沒什麼損傷,並州話講來。。。可硬了。
在不丹首都廷布待了整整一周時間休整,旅遊,度假,兩人也建立起了基礎的友誼。
武僧告訴盧漫若他叫阿希塔,來自印度古來傳承下來的世家子弟,即高種姓婆羅門,從六歲開始習武,至今22年。
這個種族自稱雅利安人的後裔,身份高貴、顯赫。
盧漫若告訴阿希塔他的名字叫東方軒轅,三歲習武,來自古中原。
91年8月17日,不丹已經沒有可去之處了,不丹的藏傳佛教也沒有什麼高深武技存世,隻是一種純粹的佛教國度。
除了不錯的自然風光,旅遊度假之外,農業、藏區畜牧業較為發達,也沒有什麼像樣的經濟支柱產業。
這日,阿希塔提出告辭,他要回因帕爾寂照寺廟,這回出來也算有所收獲吧。
至少將武技手抄本複製了一份帶回來,還學到了來自中原的飛奔術和縱躍術。
看吧,貌似現在誰也沒有失去什麼,但兩方合作一回都獲得了豐厚的收獲。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價值交換才是永恒的聖道。
兩人自始至終沒有交過手,或許是功力強弱的差距吧。
正麵對打盧漫若堅持不了幾十回合,但即使有了輕身功夫和瞬移術加持也是惘然。
這不是2年時間能夠趕得上20多年的時間,更何況這個武僧阿希塔屬於頂尖奇才,天賦極佳。
就是不知道跟雲霄子師兄打一場如何?
想來是棋逢對手,阿希塔能不能在霄子師兄手底下堅持到150回合?
阿希塔絕情地走了,盧漫若卻並沒有走。
因為此時此刻不知道該去哪?
或者應該去哪?
這一次出來三個多月了,其實盧漫若早已釋懷,有時候也需要學會自己寬恕自己,原諒自己。
何必背負那些不該由你背負的東西、責任、重擔?
丟下包袱放過自己,輕鬆自在,成就自我。
道士追尋自然之道,虧自己還是道門弟子,竟然看不穿,看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