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在獲得龍王節詩文比賽魁首之後,沒有第一時間回關州皇家林園,而是在縣城裡租了一輛馬車往關州城所去。
關州城是關州的州府駐地,也是關州最大的城池。那裡不光有州府衙門,也有王銘之前進學的關州學府。
當然這次王銘不是去學府的,而是去他所在的皇家林園的管轄衙門,關州內廷衙門。
實際上,所有皇家事務都由皇家內務府管理,包括皇宮大院,各地方農莊,林園,礦山,鹽池等,不過皇家內務府是總部,下麵還有各州分部,隻不過名稱不一樣了,叫內廷衙門。
皇家內務府下屬的關州內廷衙門,便在關州城外的綠江邊上,靠近一個軍伍營寨地方,這也是一種保護,畢竟內廷衙門給皇家管理錢財土地,數額巨大。
今日一早,王銘乘坐一輛馬車,向西直奔關州城而去。
三個時辰過後,終於趕到了同樣坐落在綠江沿岸的關州城。
入得城來,王銘先是好生吃喝歇息一番,接著尋到一個向導,徑直引他至那關州內務府駐地之內廷衙門。
內庭衙門總管是一個老公公,平素極少來此衙門值守,偶有前來,也不過是點卯罷了,隨即就會馬上回返城中。
那個老公公在關州城中有一巨宅,平日裡多在宅中種花養鳥。
而這邊的內廷衙門,由一個叫做蘇全的副總管負責。
此人四十多歲,身形偏瘦,卻也是精明乾練之人。
當初,便是他派人經手接待王銘,而後安排人送王銘去往關州皇家林園的。
今日巧得很,此前經手接待王銘的人,他是內廷衙門裡吏房行走,名叫李統,二十五六歲年紀,也是個三級胥吏。
今日,總管不在衙門,由他當值。
一見王銘,李統便熱情起身,朝著王銘虛抬一手。
“哎呦,這不是王大主管麼,今兒個怎的有空到咱們這兒來了。”
說著,等王銘進來坐下,便親手為王銘斟了一杯茶。
“李主管,豈敢勞你斟茶,我自行來便是。實不相瞞,我平常可不敢隨意來此叨擾,今日前來,實在是有些重要事情,要向諸位大人稟報一番。”
李統聽了王銘這番話語,心中頓生疑竇。
“王主管,你有何事需要來此稟報?再說,你要是有什麼稟報事務,也可以找當地縣城府衙,為何卻跑到咱們這兒來了?”
“李主管,內廷衙門可是我的娘家啊,你當初便是這般和我說的,對吧?你說我在處理事務中若是遇到困難,便可直接來找你幫忙,你不會不認了吧?”
李統聽後,不禁傻了眼。
嗯,我確實說過這些話語,可我和誰都是這般講的呀,不過是個套話而已,你怎麼就當了真呢。
“嗯,這個嘛......”
王銘也不管李統作何想法,對他而言,李統如何想的本就無關緊要。
於是,王銘自懷中取出一遝寫好的宣紙,遞給李統。
“李主管,你看看,我都把事務寫在紙上了,這樣好向大人稟報。”
李統接過翻看,咦,倒有些意思啊。
這些宣紙之上,寫了諸多條文。
一則為關州皇家林園的基本情狀,涵蓋林園的人員情形,以及苗木花卉區的麵積和數量,這是簡化版本,數量隻有實際五分之一。
雖說此般條文以往也有人寫過,隻是沒有王銘所寫的這般詳儘,而且所寫的條文之中,添了諸多新名詞,瞧著便令人眼前一亮。
翻到下一頁,接著便是一份事務彙總,描述了王銘到關州林園之後,所開展的工作事務以及所獲得的成就。
才去了二十來天,僅他一人,自是做不了多少事情,哪來的什麼成就。
不過看著王銘寫的條文,卻大不相同。
行文格式新穎,大標題、小標題,一、二、三、四,羅列得清清楚楚,而後還用數據說話。
比如,他在林園裡整修道路五百餘步,實則便是將路上雜草給鏟了一鏟,耗費不到兩個時辰。
嗯,還有林園間除草若乾畝,此中包含兩個部分,
其一為林園附近農戶的種植地,他們自家的莊稼地,他們自然是要除草的,即便王銘不讓他們除草,他們都不願意。
其二為苗圃區,樹林中雜草叢生。
嗯,王銘便讓此前的四位農夫,趁著回林園領月俸的空餘,花了一日時光,將高大些的雜草儘量砍伐一番,權當是除草了。
剩下些的小草、雜草,他便讓四周鄉民趕著牛羊雞鴨來林間地裡吃草。
另外,還有維修房屋三十餘間,實則是找周圍種地的農戶,拿著大掃帚,將屋裡的蜘蛛網、地上灰塵給掃了掃。
嗯,還有房屋漏雨的地方,簡單地將破舊瓦片換下,重新鋪上些以前備用的青瓦,其實總共也沒有幾間房屋漏雨。
至於房屋打掃得乾不乾淨,王銘都懶得去查驗,橫豎比劃一下便完了,隻要房屋下雨不漏,能進去人就行。
另外,還有維修水井,主要是清理一下水井周遭的青苔雜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後將那用來提水的木桶,重新翻修了一番,免得提水時漏水。
這個還是程雅花了一刻鐘工夫弄好的。
總之,皆是此類事務。
這些事務,基本上都是他人做的,不過功勞皆歸了他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