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不期而遇的煙火_海鹽味奶糖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海鹽味奶糖 > 第182章 不期而遇的煙火

第182章 不期而遇的煙火(1 / 1)

雨後的第一縷陽光穿透雲層時,思雨正蹲在吧台前擦地。消毒水混著桂花糕的甜香漫在空氣裡,老周踩著木梯換燈泡,忽明忽暗的光線裡,他突然開口:“我兒子小周說,想請個朋友來唱唱歌。”

思雨手裡的抹布頓了頓。老周很少提家人,隻知道他兒子在音樂學院讀書,去年暴雨時還寄來過兩箱口罩。“是遇到困難了?”她仰頭看過去,木梯上的老人正對著燈泡哈氣,“要是需要幫忙,直接說。”

“那孩子樂隊散了,”老周的手指在燈座上蹭了蹭,“說想找個地方練手,我想著咱們店正好缺個活氣。”他從口袋裡摸出張照片,是個抱著吉他的年輕人,眉眼間透著股倔強,“叫阿誌,小周的發小,之前在ivehouse駐場,場地被淹後一直沒找到下家。”

思雨望著牆上“信任是塊桂花糕”的黑板,突然想起暴雨那天老陳擋在她身前的樣子。“行,讓他來吧,我們也正好做點新的嘗試。如果好的話,可以加入這個環節,也許能成為咱們店的一個招牌,也許也是一個新的方向。”她把抹布往桶裡一扔,“管飯,桂花糕管夠。”

阿誌來的那天,老街剛通自來水。他背著琴盒站在“拾光”門口,褲腳還沾著泥——是從城郊徒步過來的,公交還沒恢複。思雨給他端來碗熱粥時,發現他琴盒裡塞著半袋乾麵包,“本來想省著點吃,”年輕人紅著臉撓頭,“沒想到周叔把我吹成‘音樂才子’。”

那天傍晚,阿誌抱著吉他坐在窗邊,唱了首《青石板的水窪》。琴聲剛起,就把隔壁修自行車的老陳引了過來,老人搬著小馬紮坐在門口,聽完後從工具箱裡摸出顆水果糖:“果然還是得聽現場的,以前彆人跟我說我還不信,現在這一對比,就是比收音機裡好聽。”

第一天試演順利結束時,一幫穿著校服的小姑娘們擠在吧台前要簽名,連社區王主任都發來消息:“剛在業主群刷到視頻,其中有一個業主還問能不能搞成常態化演出,如果想做成常駐項目,可以找她,她們文旅最近很支持這種形式的演出。”

思雨接過手機,點開視頻,畫麵裡阿誌的歌聲混著老周擦杯子的叮當聲,配文是“暴雨過後的老街,藏著最暖的回響”。

“謝謝老板,我一定儘力,”阿誌抱著吉他喝光最後一口粥,“我能聯係些朋友,都是沒場地的民謠歌手。”他從琴盒裡翻出個筆記本,上麵記著密密麻麻的聯係方式,“我們可以先免費駐場,等有了客流再分成。”

思雨頓了頓,沒立刻答應,隻是說再多看看這幾天的觀眾反映,再決定。她把阿誌的提議寫在黑板角落,和“進咖啡豆”“修排水管”擠在一起。直到三天後,河北的那位母親帶著孩子來道謝,孩子目前正在接受第一階段的治療,情況良好,指著手機裡的視頻說:“我們老家的親戚刷到了你們的視頻,都說想來聽聽阿誌唱歌。”

那天晚上,思雨給阿誌發了條消息:“下周開始帶幾個靠譜的朋友來吧,就按你說的分成,舞台我讓老陳幫忙搭。”消息發出時,她聽見老周在哼阿誌的歌,調子跑了大半,卻比任何時候都讓人安心。

駐場的第一個月,“拾光”的客流量翻了倍。阿誌帶來的歌手們各有特色:有人彈著三弦唱老街故事,有人用老歌改編的民謠,連社區合唱團的阿姨們都來串場,把《茉莉花》唱成了搖滾版。思雨在地下室倉庫隔出個化妝間,老陳給音響接了新線路,阿琳則發明了“歌手特調”——給唱民謠的配青梅酒,給唱搖滾的備冰啤酒。

真正讓“拾光”成網紅地標的,是那段被地方團市委轉載的視頻。拍視頻的記者本來是來采訪防汛先進,結果被窗邊的歌聲吸引,鏡頭裡阿誌唱著《暴雨裡的燈》,背景裡老周在給客人打包桂花糕,穿橙色救生衣的消防員剛換班,正舉著茶杯輕輕喝。

“這哪是酒館,是老街的心臟。”記者在報道裡說,“連空氣裡都飄著讓人踏實的味道。”

名氣最盛時,店裡每天要接五十多個預約電話。人手不夠的時候,丁子涵也過來幫忙了,她剛好有這方麵的後台管理經驗,替小店弄了套線上預約係統,吧台的小王打印出排期表貼在門口,可誰也沒料到,麻煩會從最熟悉的人身上來——社區要開防汛表彰會,王主任特意囑咐“用大包,給愛心企業留幾個前排位置”,小王隨手記在便簽上,卻忘了同步到係統裡。

周五下午三點,穿西裝的張總帶著客戶推門進來時,思雨正在給新烤的桂花糕撒糖霜。“我上周訂的大包呢?”男人的聲音帶著不耐煩,手機屏幕亮著預約成功的界麵,“客戶從上海專門過來的,你讓我怎麼交代?”

思雨心裡咯噔一下,指尖的糖霜撒了一地。仔細一看,係統顯示大包全天空閒,可小王的便簽明明寫著“下午兩點到五點,社區用”。她剛想解釋,就看見張總身後的客戶皺起了眉:“要不算了吧,我們去彆的地方看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總!”阿琳突然從吧台後蹦出來,手裡還舉著塊剛出爐的杏仁曲奇,“您怎麼來了?我是阿琳啊,去年在烘焙大賽上,您還誇我們的曲奇做得好呢!”

被叫做李總的客戶愣了愣,接過曲奇的手頓在半空:“你是那個市局馬主任的朋友?”

“是我呀!”阿琳拉著李總往中包走,聲音脆生生的,“真對不住了,我們新啟用了新係統,出了點小岔子。雖然大包會比中包看起來要大一些,但中包視野更好,離舞台不遠不近,視覺角度來說,更好一些,等會兒有位新銳歌手上台演出,您肯定喜歡。”她轉頭衝思雨使眼色,“思雨,把我泡的新會陳皮端過來,李總上次說愛喝這個。”

李總看了眼張總,又咬了口曲奇:“行吧,看在阿琳的麵子上。”他指了指舞台,“你們這地方還挺有意思,比會議室有煙火氣。”

張總的臉色緩和了些,但還是板著臉:“下次注意。”

思雨看著阿琳把人領進中包,後背的冷汗終於落了下去。老周端來杯熱茶:“這丫頭記人的本事是天生的。”他指了指阿琳的圍裙口袋,“上次社區書記來買曲奇,說愛吃杏仁味,她就記到現在。”

那天下午,中包的談笑聲和舞台上的演出混在一起,竟格外和諧。張總臨走前,特意到吧台要了兩盒桂花糕:“下周帶團隊來團建,給我留個能看見舞台的位置。”

送走客人後,思雨召集所有人開緊急會。丁子涵抱著電腦蹲在地上畫流程圖:“這個係統還是要改進,我加個觀眾自行預約區域,同時增加一個雙重確認功能,線上線下都訂房時,係統自動報警。”阿琳把便簽本換成了電子備忘錄,“我設置鬨鐘提醒,半小時查一次係統。”老陳則從儲藏室拖出塊小黑板:“每日排期寫這兒,用紅筆標重點,誰來都能看見。大家互相查漏補缺,一定會沒事的。”思雨在說事的時候還不忘寬慰小王,沒事的,最近也是忙,有疏忽很正常,等穩定下來,就可以輕鬆好多了。

思雨看著大家七嘴八舌的樣子,突然想起暴雨那天——阿琳在搬咖啡豆,老陳在接抽水泵,老周在給消防員遞熱茶。原來信任從來不是憑空來的,是有人記得你愛吃杏仁曲奇,是有人願意為你補係統漏洞,是有人在你犯錯時,先想著怎麼把事情做好。

新係統上線那天,阿誌寫了首《拾光裡的約定》。唱到“青石板記得所有約定,比合同還分明”時,台下突然響起掌聲——是那位河北的母親,帶著孩子來聽新歌,孩子手裡還攥著思雨送的桂花糕模具。

“我們老家的人都想來,”女人笑著說,“我已經幫他們預約了下周末的位置。”

思雨望著舞台上的燈光,突然明白所謂網紅店,從來不是因為上了熱搜,而是因為這裡的人總在用心——用心記住客人的喜好,用心彌補犯下的錯,用心讓每個走進來的人都覺得,自己被認真對待著。

打烊後,思雨在黑板上添了行字:“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久彆重逢。”她轉頭看見阿琳在給預約係統貼便利貼,上麵寫著“李總:要陳皮茶”“張總:愛聽評彈”,老周在調試新裝好的提示鈴,叮鈴鈴的聲音在店裡回蕩。

窗外的月光灑在青石板上,映著“拾光”的燈牌。思雨想起阿誌唱的那句“暴雨會停,歌聲不停”,突然覺得,所謂安穩,不過是有人在你需要時遞杯熱茶,在你犯錯時搭把手,在每個平凡的日子裡,把“信任”兩個字,活成實實在在的煙火氣。

就像此刻,阿誌抱著吉他坐在舞台上調音,老周在烤明天要用的桂花糕,丁子涵在給新係統做最後的測試。思雨掏出手機,給河北的那位母親回消息:“下周給您留窗邊的位置,能看見老街的燈。”

發送成功的提示彈出時,預約係統的提示鈴突然響了——是個陌生號碼,備注寫著“想來聽《暴雨裡的燈》,帶家人一起來”。思雨望著屏幕笑了笑,起身往吧台走去,要泡的陳皮茶還在壺裡溫著,桂花糕的甜香漫過門檻,把老街的夜色都染得暖融融的。...

喜歡海鹽味奶糖請大家收藏:()海鹽味奶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仙門的擺爛日常 開局掠奪機緣,我成了天命大反派 邪神大佬帶我闖諸天 重生從楊超月帶我進廠開始 純陰總裁被逼雙修鎮寒毒 夜近前偷占她香 朱門春閨 婚短情長 一條名叫王美菊的狗竟然會修仙 死遁後男主黑化成反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