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後的第一個周末,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大地上,喚醒了沉睡的萬物。河北的母子倆踏著新抽芽的青苔,走進了“拾光”。
“拾光”是一家小小的咖啡館,坐落在一條安靜的街道上。店裡彌漫著咖啡的香氣和輕柔的音樂,讓人感到格外舒適。
阿誌正站在舞台上,唱著一首《暖冬》。他的聲音清澈而溫暖,仿佛能穿透人的心靈。孩子被歌聲吸引,掙脫了母親的手,舉著一幅畫,像一隻歡快的小鳥一樣衝向舞台。
“阿誌哥哥!我畫了你的吉他!”孩子興奮地喊道。
阿誌停下歌聲,微笑著看著孩子跑過來。他蹲下身子,接過孩子手中的畫。畫紙上,一把吉他栩栩如生,琴弦是用金線精心描繪而成,琴身上畫滿了星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孩子解釋道:“這是暴雨那天思雨姐姐說的流星。”
阿誌的手指輕輕觸摸著紙麵凸起的顏料,感受著孩子的用心。他抬起頭,看著孩子天真的臉龐,說道:“能借我把這幅畫掛在調音台後麵嗎?這樣我唱歌的時候,就好像有星星陪著我一樣。”
孩子開心地點點頭,看著阿誌把畫小心地放在調音台後麵。
母親坐在窗邊,靜靜地喝著一杯陳皮茶,望著牆上的插畫,臉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上次來還是冬天呢,現在都能看見桂花芽了。”母親感慨地說。
她從包裡掏出一個布包,裡麵裝著曬乾的山楂片。
“這是孩子姥姥醃的,說給你們泡水喝,比糖健康。”母親把布包遞給思雨。
思雨剛要推辭,就被母親按住了手。
“你幫我們時可沒說客氣話。”母親笑著說。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社區的阿姨們興高采烈地來到社區活動中心排練合唱。她們熱情地邀請了周圍的孩子們一同參與,其中就包括了那個可愛的小姑娘。
小姑娘站在合唱團的中間,她那稚嫩的嗓音如同春天裡的黃鸝鳥一般清脆悅耳。儘管她還不太會唱歌,但她卻充滿熱情地跟著阿姨們一起唱著《暴雨裡的燈》。
每當小姑娘唱到跑調的地方,阿姨們都會溫柔地笑著,然後用她們美妙的歌聲將她帶回正確的軌道。整個排練過程充滿了歡聲笑語,讓人感受到了社區的溫暖與和諧。
老周也在一旁舉著手機,將這一幕記錄了下來。他的鏡頭裡,小姑娘的羊角辮隨著音樂的節奏輕輕晃動,就像兩朵剛剛綻放的迎春花,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這段視頻後來被文旅局轉發到了社交媒體上,標題是“老街的歌聲裡,藏著最暖的延續”。很快,這個視頻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點讚,許多觀眾被小姑娘天真無邪的模樣和阿姨們的熱情所打動。
有細心的觀眾認出了這個小姑娘就是那天在暴雨中被救助的嬰兒,於是紛紛在評論區留言:“原來善意真的會發芽,從救命的退燒藥,長成合唱的歌聲。”這個小小的故事,讓人們看到了善良的力量和社區的溫暖,也讓人們相信,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在夏天剛剛到來的時候,“拾光”的地下室錄音棚終於完成了所有的裝修和布置工作。在揭牌儀式的那一天,阿誌和小周決定錄製一首特彆的歌曲——《青石板的夏天》。
當他們開始錄製時,背景中傳來了各種聲音。老周輕輕地搖著蒲扇,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仿佛為這個夏天帶來一絲清涼。而阿琳則在給客人們切西瓜,每一刀下去都伴隨著清脆的叮當聲,讓人感受到夏日的甜蜜與清爽。
一位網紅將這個錄音過程剪輯成了一個vog,並在結尾處對著鏡頭說道:“這裡雖然沒有專業的錄音設備,但卻有著最真實的聲音。就像這條老街一樣,沒有那些所謂的網紅打卡牆,卻有著每走三步就能打個招呼的親切鄰居。”
這個視頻發布後迅速走紅,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不久之後,一家唱片公司再次找上了阿誌,他們帶來了一份更加優厚的合同,希望能夠簽下他。然而,阿誌卻毫不猶豫地搖了搖頭。
他指著錄音棚牆上的那些簽名,對唱片公司的人說:“這些簽名都是所有在‘拾光’唱過歌的人留下的,有流浪歌手,有社區的阿姨,還有蘇曉和來自河北的孩子們。如果我走了,這些簽名就會失去它們的主人。”
說完,阿誌輕輕彈了一下吉他,接著說道:“而且,能夠在一家曾經在暴雨中救過人的酒館裡唱歌,對我來說比上電視還要稀罕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