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號。
在萬眾期待下,蘇河發布歌曲《演員》,正式加入第一季度單曲銷量榜的爭奪。
《演員》發布的那一刻,第一批下載音源的並不是歌迷,而是業內的歌手,音樂人,娛樂公司高層。
他們當然不可能是為了支持蘇河,下載音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歌曲的風格,想要從旋律和歌詞中,找出蛛絲馬跡。
每一位成名的作曲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風格印記。
簡單說,就是你聽到一首陌生的歌,你不需要看作曲人署名,第一時間就聯想到某位作曲人,並且準確率高的離譜。
越是名氣高,成績好的作曲人,這種情況就越明顯。
在專業人士的耳朵裡,他們甚至不用聽完整首歌,隻聽一小段就足以做出判斷。
有一個人除外,林一凡!
他的風格太過多變,且幾乎是寫一首歌,換一個風格。
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準確把握林一凡的個人風格。
他的歌,從來沒有常用的套路,給人的感覺每一首歌,都是一個獨立的作曲人寫出來的。
不知道的還以為林一凡組了一個作曲工作室,旗下幾十名實力強悍的作曲人。
他們不求名,歌曲的署名權全給林一凡。
這可能嗎?
這絕不可能!
哪有強者願意屈居人下!
縱觀林一凡的成長軌跡,也不可能會出現此種情況。
林一凡剛加入星光娛樂時,星光娛樂還是一家不起眼,且快破產的小公司。
林一凡本人也是個窮鬼,沒有能力組織這種團隊。
所以隻可能是林一凡自己寫的。
真的是個奇葩!
從來沒有名氣大到林一凡這種程度後,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作曲人。
又或者,沒有固定風格,就是林一凡的獨特風格。
但其他作曲人可就沒有這個能耐了。
特彆是頂級作曲人,每一個的風格都極其明顯。
007的身份,完全可以靠分析《演員》的風格,反向推導出來。
這也是很少有作曲人,私底下賣歌的原因。
創作習慣很難改變,比戒煙還難。
專業人士一聽,就知道是誰寫的,準確率十之八九。
如果被所屬經紀公司盯上,派人調查,早晚會露出馬腳。
合同未到期之前,賣歌給其它公司,懲罰非常嚴厲,名聲也會毀了。
相比起私下賣歌帶來的風險,還是老老實實遵守合同更劃算。
或者讓公司也分一杯羹,走正常渠道給其它公司的歌手寫歌,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絕不能像007那樣,隱藏身份,瞞著公司直接給其它公司的歌手寫歌。
這是無可爭議的行業大忌!
而現在,就到了007身份揭曉,被所屬經紀公司一頓毒打的時候了。
很快,業內各個看熱鬨不嫌事大的樂評人,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歌曲分析報告。
他們的報告切入的角度繁多,但最終得出的人選,卻高度相同。
而大家得出的人選,並不是之前預測的那幾位超頂級作曲人。
這讓那幾家老總一夜沒睡的娛樂公司,放鬆了緊繃的神經。
人選出乎預料,不妨礙行業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