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想,這就是我的答案。”周平走到門口,拉開門,“送客。”
李明站起身,深深看了周平一眼,轉身離開。
李明走後,劉總憂心忡忡“周總,您這樣直接拒絕,會不會太衝動了?”
“不衝動。”周平重新坐回椅子上,“他們越是急著收購,越說明心裡沒底。那個專利,肯定有問題。”
“可是萬一……”
“沒有萬一。”周平打斷他,“我說過,這場仗必須打,也必須贏。”
接下來的日子,雙方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
美國那邊傳來消息,調查有了進展。律師發現,美康醫藥提交的專利申請,時間確實早於華康製藥,但其中的技術描述,卻和華康製藥的工藝有明顯差異。
“這說明什麼?”周平問。
“說明他們可能隻是搶先注冊了一個大致相同的專利,但具體細節完全不同。”律師解釋,“就像兩個人都發明了輪子,但一個是木頭的,一個是橡膠的,不能說後者侵犯了前者的專利。”
“那為什麼專利局會批準?”
“這就是問題所在。”律師說,“美國專利局審查專利申請時,主要看是否有在先技術,如果沒有,一般都會批準。但這不代表專利就一定有效,還要看實際應用時,是否真的構成侵權。”
“也就是說,我們有機會?”
“有,但需要充分的證據,證明我們的技術和他們的專利,在核心原理上完全不同。”
周平點頭“那就繼續查,把所有能用的證據都找出來。”
與此同時,華康製藥內部也在進行技術梳理。研發團隊把所有的實驗記錄、工藝流程、甚至連廢棄的樣品都找出來,試圖證明技術的原創性。
“周總,您看這個。”技術總監拿著一本實驗記錄,“這是三年前的數據,當時我們已經完成了核心技術的突破,比美康醫藥申請專利的時間還早半年。”
周平翻看著記錄,眼睛一亮“這個能作為證據嗎?”
“可以,而且很有力。”技術總監說,“隻要能證明我們的技術是獨立研發的,就算他們有專利,也不能說我們侵權。”
“好,把這些資料整理好,交給律師團隊。”
隨著證據越來越多,周平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但美康醫藥那邊也沒閒著,他們開始在媒體上大做文章,聲稱華康製藥竊取了他們的技術成果,是個不折不扣的盜版公司。
輿論再次被引導,網上出現了大量攻擊華康製藥的言論。
“這些人真是不要臉。”劉總氣憤地說,“明明是他們在碰瓷,反倒說我們是小偷。”
“不用理會。”周平很冷靜,“網上的東西,真真假假,等法庭上見真章。”
終於,開庭的日子到了。
法庭設在省城,這次訴訟引起了廣泛關注,旁聽席上坐滿了記者和業內人士。
美康醫藥這邊派出了豪華律師團,領頭的是個金發碧眼的美國律師,叫約翰·史密斯,在業內赫赫有名,打過上百場專利官司,幾乎沒輸過。
華康製藥這邊,則是本土律師團隊,雖然經驗不如對方,但鬥誌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