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麵則是深達百丈的“歸墟海淵”,墨藍色的海水終年翻湧,傳說海淵底部連通著幽冥地府。
唯南麵有一條鑿刻在懸崖上的“雲梯磴道”,共九百九十九級石階,蜿蜒如蒼龍騰躍,是通往台頂的唯一路徑。
石階兩側懸著銅鈴,山風掠過便叮咚作響,聲傳十裡,仿佛神鳥振翅之音。
因三麵環海的奇絕地勢,青雀台常被世人稱作“海上仙山”。
每逢潮汐漲落,海水漫過崖腳,整座山峰便如浮於碧波的蓬萊仙島;
若逢大霧彌漫,雲海在山腰翻湧,台頂的殿宇若隱若現,恍若青雀神鳥乘雲而來,停歇於滄海之上。
台頂麵積約百畝,由花崗岩鋪就的廣場中央,矗立著主殿“青雀金閣”。
殿宇以紫檀木為梁,琉璃瓦覆頂,簷角懸著青銅鑄成的青雀風鈴,每隻風鈴都雕刻著神鳥振翅的紋樣。
殿內供奉著三尊玉像:中為開派祖師“青雀真人”,左右分彆是手持玉簡的“司命仙官”與背負葫蘆的“藥王仙君”,像前香爐中終年焚燒著南海鮫人所獻的“返魂香”,青煙嫋嫋,直上雲霄。
金閣之外,環布著三十六座修行靜室,皆以青磚砌牆、茅草覆頂,看似簡樸,卻暗合北鬥七星與二十八宿的方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靜室之間以鵝卵石小徑相連,路旁種滿了“忘憂草”與“九節菖蒲”,花開時節,紫白相間的花瓣隨山風飄落,與海上吹來的鹹腥氣息混為一體,形成獨特的清冽香氛。
最令人稱奇的是台頂邊緣的“升仙台”——那是一塊天然形成的巨型磐石,表麵刻著蝌蚪狀的上古符文,傳說修為圓滿的掌教真人會在此踏階而上,磐石便會騰起祥雲,托舉真人飛升天界。
據《青雀台誌》記載,開派祖師青雀真人本是東海漁夫,一日見青羽神鳥銜來玉簡,內藏《登真寶籙》,遂在此結廬修行。
真人羽化前,曾於升仙台留下讖語:“青雀三鳴,仙階自現;凡人登此,可脫凡塵。”此後千年,青雀台曆代掌教皆以飛升為終極修行目標,民間流傳著諸多玄奇故事:
銜符之謎:傳說每任掌教繼位時,必有青雀神鳥銜來金色符篆,符上所書即為登仙之法。
北崧年間,第九代掌教清虛真人曾在升仙台留下“見台不見階,見階不見仙”的石刻,後人猜測,登仙之階並非肉眼可見,需以修為化形。
滄海仙蹤:明真年間《海槎餘錄》記載,有商船遇風暴漂至不周崖下,見青雀台頂金光萬道,隱約有真人乘青雀飛升,身後雲海中浮現出層層玉階,直抵九霄。
待金光散去,台頂隻餘空殿,唯留空中清脆的鳥鳴久久不散。
仙酒遺澤:台頂古井“銜霞泉”相傳是青雀神鳥飲水處,井水甘冽清甜,據說喝了能祛病延年。
更有傳聞稱,每逢掌教飛升之年,泉中會湧出琥珀色的仙酒,酒香飄至百裡之外的漁村,飲者皆能夢見青雀引路、踏海登雲的奇景。
一天內的不同時間也能看到不同的景色,晨曦之時宛如神鳥浴海。
日出東方時,第一縷金光刺破海麵,青雀台的琉璃瓦映出萬點金芒。
此時東、北兩麵的大海被染成赤紅色,巨浪拍崖的轟鳴如戰鼓擂動,而西麵歸墟海淵則泛著幽藍微光,仿佛陰陽兩極在此交彙。若恰逢青雀神鳥或傳聞中的珍禽)掠過台頂,羽翼被霞光染成青金色,便似古畫中“赤輪出海,青雀銜日”的景象。
而每當夜幕時分,便能有機會看到仙階隱現。
夕陽沉入西海淵時,青雀台籠罩在紫靄之中。
此時升仙台的磐石會泛起瑩白微光,石上符文若隱若現,宛如有人以月光為墨、天風為筆,在石上書寫仙文。
海麵上漸漸升起薄霧,將三麵海水連成一片銀白,台頂的銅鈴在晚風中低鳴,恍若仙人在雲端搖響了登真的玉罄。
隱藏款是在下雪的夜晚,可以在滄海聽禪。
冬季大雪覆蓋台頂,青雀金閣的琉璃瓦上積著薄雪,在月光下如青玉砌成。
此時三麵大海皆成墨色,唯有歸墟海淵偶爾翻湧,露出深處幽藍的光。
修行者在靜室中燃香打坐,聽著風雪拍打窗欞與遠處海浪呼嘯的聲音,恰似“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仙山禪境,唯有青雀傳說在風雪中代代相傳。
青雀台以山海為屏障,以仙階為信仰,千年間矗立在東海之極,既是修行者向往的登真秘境,亦是凡人眼中“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傳說縮影。
若有凡人能攀過九百九十九級雲梯,站在台頂俯瞰三麵滄海,或許會在風起鈴響的刹那,看見傳說中青雀神鳥振翅掠過雲巔,銜來通往仙階的第一縷光。
喜歡成為病嬌強a的心尖寵請大家收藏:()成為病嬌強a的心尖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