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地道戰,顧名思義,就是要破壞地道戰實施的必要條件。
這些類儒可比不上曾經的遊擊隊,而且它們高度綁定,想要破壞也很簡單。
說是反地道戰,都是對類儒的過譽,它們可比不上人類的偉大先人,甚至不能放在一起作比較。
封住各個母體聚群之間的通路,不僅可以斬斷它們的聯係,還能實現逐個擊破。
說乾就乾!
鑒於鄔徐庚比較抵觸進洞,就讓他和李水在洞外負責接應和守株待兔。
從類儒的角度來看,它們一定在等這群人類進洞,提前布置好陷阱,特彆是在那隻a級母體的周圍。
蓬萊分四島:北島,中層島,外廓島又稱貝闕)和南島,李苜等在南島,劉之言等在外廓島,溫清照等仙宮)在中層島。
黃新元在整個貝闕外圍設置了域場,域場內布置了他的5個分身。
分身的作用除了溝通以外,還能在島外提供支援,主要用來破壞母體集聚體間的關鍵通路。
萬一他們真的落入類儒的陷阱,分身也可以用超強狙擊炮擊穿整座島,為他們開辟道路。
隻不過目前按照黃新元的等級,那樣的超強狙擊炮最多隻能使用3次。
擊穿是誇張的說法,並不能做到完全擊穿整座島,但是擊穿30的岩石層沒問題。
。
顯然狙擊炮不能從地平麵發射,必須有一定傾斜角度,也就是要有高度。
眾人計算了a級母體巢穴到地平麵的垂直距離,巢穴不規整)假設取最大整數30,而狙擊炮挑選的角度正好垂直於山體表麵粗略),此時狙擊炮的發射點與地麵形成的夾角粗略看成45?,可以計算炮彈抵達山體內地平麵位置與母體巢穴之間的距離。的前提下可忽略不計。
地下距離為30x√2≈30x1.414=42.42.
地麵距離他們測量過,遠遠小於地下距離,一發炮彈不夠,總距離小於60,可以用兩發。
用分層製可知,當有多個等級的母體集聚群出現時,地下的類儒會呈現分層式布局。
套用在大坪山的模版,b級母體集聚群通常會分兩至三層,a級則會多分一層。
像現在這種多等級集聚群,分層會更明顯,而且分層內部遇到其他母體集聚群還會再分層。
光分層繞路就能給人繞迷糊。
類儒與人類不同,它們記憶路徑的方式與螞蟻更像——
1信息素多為一代類儒):類儒會在巢穴內部的通道、巢室入口等關鍵位置分泌信息素,形成“氣味路標”。
2觸覺接觸多為一二代):巢穴內部光線昏暗,類儒會通過感知通道內氣流的波動或用尾巴觸碰通道壁上的細微凸起、纖維等結構,獲取“觸覺線索”,輔助確認路徑。
3巢穴結構的“空間記憶”三代及以上):某些高級類儒會在腦內構建出行走過的路徑的空間地圖,沒走過的路也可以用發射的微波反射構建空間路徑圖。
4群體協作強化路徑:通過信息素標記和尾巴末端交流引導同伴,逐漸讓高效路徑的信息素濃度升高,成為巢穴內部的“主流通道”,進一步降低迷路概率。
霍須遙靠的正是這種空間記憶和微波反射確認內部空間地圖,但微波反射他隻用過一次,因為會被其他高級類儒感知到他的微波等級現在很低)。
他們的聲東擊西作戰法取得巨大成功,堵住那些旁道,驅使類儒往兩個相反的方向逃亡。
一個是a級母體,也就是地下最深層;
另一個則是出口,而且是鄔徐庚與李水正在守著的那個出口。
一道紫色的黃就像遠處的天際線,迅速逼近黃新元,隨後與他擦肩而過,轟開聚集的類儒,無論代數,紫色閃光在頃刻間將其斬成碎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