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完全陌生的位置,即使有坐標,也存在約12米的誤差。
這對於溫室潛入至關重要,因為幾米的偏差可能意味著暴露在守衛視線中。
更關鍵的是,我發現傳送後會有短暫的“係統冷卻”狀態,持續約30秒,期間無法使用任何係統功能,包括取出物品。
“這是個嚴重的戰術弱點,”我自言自語,“傳送後的30秒將是我們最脆弱的時刻。”
進一步測試中,我發現係統可以檢測目標位置的安全性——如果傳送目標點被固體物體占據,係統會自動調整到最近的安全空間,避免致命風險。
這提供了一定安全保障,但也意味著最終傳送位置可能與計劃有所偏差。
我還注意到一個有趣現象:傳送過程中,係統會短暫掃描周圍環境,這意味著理論上可以獲取傳送路徑上的部分信息。
這可能是個預先偵察的方法,但需要更多測試來確認。
我將這些發現記錄下來,準備在最終計劃討論中分享,確保團隊充分了解這一能力的優勢與局限。
回到團隊討論中,經過數小時的規劃,一個三階段計劃逐漸成形:第一階段,由白小柔黑入基地安保係統,為我們創造潛入外圍的機會;第二階段,利用我的空間傳送能力,直接進入溫室接觸汪麗娜博士;第三階段,馬克的抵抗組織在外圍製造騷亂,為我們的撤離提供掩護。
“行動定在後天,周三上午,”薑美人總結道,“明天我們需要準備所有必要的裝備和信息。”
她看向我:“你的係統能提供什麼支援?”
我查看係統界麵,評估可用資源:“醫療物資、基本武器、通訊設備都沒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空間傳送每24小時隻能使用一次,我們隻有一次機會,必須把握好。”
計劃雖然充滿風險,但這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
當討論接近尾聲時,馬克突然開口,聲音低沉:
“有件事我一直很困擾。”他說,“軍方的反應速度很快,幾乎像是提前知道我們的行動一樣。
我們中可能有內鬼,或者他們有其他追蹤方式。”
這個評論讓房間內的氣氛再次緊張起來。藍娜娜緊張地看了看周圍,白小柔立即檢查她的設備是否被監聽。
薑美人的手不自覺地移向腰間的武器。
我也開始回想之前的種種經曆,思考是否有蛛絲馬跡表明我們的行動被泄露。
馬克的觀察令人不安,但確實合乎邏輯——軍方的反應總是過於精準,過於及時。
“我們需要考慮這種可能性,”薑美人最終說道,“明天的準備工作中,加入反監控和反追蹤措施。
每個人都要檢查自己的裝備和衣物,確保沒有追蹤器。”
夜色已深,我們決定輪流休息,保持警惕。明天將是為行動做最後準備的關鍵一天,而後天——我們將麵對這次冒險中最危險的挑戰。
當其他人開始準備休息時,我靜靜地看著係統界麵,思考著馬克的話。
如果軍方真的能預測我們的行動,那麼我們的計劃可能在開始前就已經暴露。
這個念頭讓我感到一陣寒意。
喜歡末世囤貨,隻為能生存請大家收藏:()末世囤貨,隻為能生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