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吃完早餐後。
就快速的打算修真,他盤腿坐在專門用於修真的靜室裡,環境被ai調節到最適宜冥想的狀態。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極淡的,能輔助精神集中的信息素。
他戴上一個造型流暢、貼合頭骨的銀色頭盔,觸感微涼。
“修真,第一階段,感官校準與神經鏈路優化。”
ai柔和的女聲直接在他腦海中響起,隔絕了外界雜音。
儘管張皓和說明資料一再強調。
“相信科學”
“這隻是一種高級物理療法和神經訓練”
但修真這個名字還是讓李維有種微妙的出戲感。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將這種念頭拋開,專注於ai的引導。
過程並不像他想象中那樣玄乎。
最初是各種精細的感官刺激和反饋訓練。
ai會模擬出極其細微的觸感,讓他去精確感知和定位,播放複雜多變的光譜和聲波,訓練他的視覺和聽覺分辨率。
甚至通過微電流刺激肌肉群,讓他重新體會控製這副更強壯、更靈敏身體的每一分力量。
同時,頭盔釋放出特定模式的能量場,溫和地刺激著他的大腦皮層,輔助建立更高效的神經連接。
配合著ai引導的獨特呼吸節奏和需要高度專注才能完成的細微動作,李維確實感覺到自己與身體之間那種若有若無的隔閡感正在迅速消融。
他仿佛一個剛剛拿到高性能跑車的新手司機,正在ai教練的指導下,飛快熟悉每一個按鈕、每一個檔位,學習如何駕馭這具潛力驚人的新身體。
認知在刷新,以往許多基於舊身體的常識和極限正在被打破。
“要記住,您當前感知到的世界,是基於您當前身體傳感器感官和大腦處理係統構建的模型。”
“此模型非絕對真實,會隨著技術進步和您自身的升級而改變。”
ai的聲音適時響起。
“本次修真旨在為您安裝並優化適用於當前硬件,也就隻是基因升級後身體的驅動程序和係統地圖。”
“所以並不要認為這是絕對的真實,也不要認為自己已經到達了絕對真實的狀態,請保持懷疑與開放的心態,切勿將當前狀態視為永恒不變的真理。”
李維覺得這提醒有點誇張,不就是個身體適應訓練嗎?
至於這麼上綱上線?
但很快,ai強製他觀看了一段教學警示視頻。
這就好像是考完駕照以後會播放的各種車禍一樣。
想要進行警告。
畫麵中,一些早期使用者在深度修真中,因為過度沉浸於某種強大的感官模擬或力量感,潛意識裡完全認同並固化了當時的係統地圖,形成了難以扭轉的認知閉環。
導致後續超難升級,並且變得死板。
這種狀況被後麵的人稱之為,思想鋼印。
那名男子,變得很死板,明明就已經不需要打工,但他還是老是想打工。
最後更是出現名場麵被一個稍微有一點強人工智能的ai吐槽,他更像人工智能更加死板。
每天就隻會準點上班,準點下班,簡直死板到了極點。
視頻變化,又開始展示另外一個案例,一名使用者因在訓練中極度癡迷於火焰中的能量模擬,結束後堅信自己體內流淌著液態火焰,無法接受正常飲水和食物。
必須靠特殊營養液維持,並對水產生了非理性的恐懼。
另一個案例則是一名使用者將某種防禦性神經反射固化為絕對護盾的概念,在訓練結束後無法解除,導致無法與他人進行任何物理接觸。
李維看得皺起了眉頭。
他明白了,這個技術的底層潛藏著巨大的風險。
它通過極強的感官暗示和神經調控,確實能在潛意識層麵打下近乎絕對的信念,正如那些科幻小說裡描述的一樣,是一種高效但危險的思想烙印工具。
雖然案例不是太多,但確實出現了,不過這個技術還是被使用了。
那些失敗的人,就有點類似於車禍一樣,沒有車子之前根本就沒有車禍。
“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