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爺,我曾見過一個不良人,據說那不良帥極強,天下少有人能敵!”
那錦衣衛鼓起勇氣答道。
當場,話語脫口而出。
“放肆!”
朱高燧怒不可遏,一巴掌重重拍在桌上,桌子劇烈震動。
地麵亦隨之微顫,灰塵四起。
朱高燧的憤怒顯而易見,臉色扭曲。
“全是廢物!一個區區不良帥,也敢如此囂張!”
“他哪來的膽子?是誰給他的膽子?!”
朱高燧怒斥道。
眾人沉默,麵露複雜神色,無人應答。
氣氛凝重。
朱高燧餘怒未消,似欲再發泄一番。
就在這時,一陣咳嗽聲響起。
朱高燧一愣,憤怒轉身,厲聲道:
“我不是說過,誰都不許進來嗎?我的話,難道都當耳旁風了?!”
然而,他很快愣住了,甚至微微張嘴,滿臉難以置信。
因為他的父親正站在那裡,眼神玩味地看著他。
而剛才說話之人,正是他的大侄子朱瞻基。
朱棣冷冷地瞪了朱高燧一眼。
“好大的官威啊?”
老爺子語氣諷刺。
朱高燧雙腿一軟,癱倒在地。
他剛才的確囂張至極,言語間全無敬畏,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至少,此刻看起來確是如此。
“父皇,我剛才隻是開玩笑,開玩笑的!”
朱高燧強顏歡笑,卻難掩尷尬。
“你是不是開玩笑,我不清楚。”
“我沒料到,你現在的膽子竟如此之大,做了王爺,威風得很啊!”朱棣言道。
“不,絕非如此!”朱高燧心中惶恐萬分。
他甚至暗自懊悔,若早知父親在此,斷不敢口出此言。
“滾出去,在外麵給我跪著!”朱棣怒視著他。
朱高燧嚇得魂飛魄散,最終步出詔獄,跪於門外。
錦衣衛們守候在旁,左右為難,不知是否該看。朱高燧瞪了他們一眼,他們便連忙轉頭,不敢再視。
此刻,朱高燧心中疑惑,不解父親為何會至此。殊不知,建文已被秘密送入詔獄。
建文身份特殊,此行隱秘,不可引人注意。一旦引人矚目,後果不堪設想。
其身份一旦暴露,尤其是被建文舊臣知曉其身在詔獄,後果可想而知。
這也是朱瞻基歸來後深思熟慮之事。唯有如此,方能確保其安全,讓祖父儘快見到建文。
建文身份特殊,此次回京,眾人隻知朱瞻基歸來。若舊臣得知他帶回之人,必將引起軒然。
朱瞻基隨祖父一步步深入詔獄。朱棣的心情難以平複,他已等這天良久。
既然機會已至,朱棣誓要珍惜,定要親眼見到大侄子建文。
他心裡其實有些慌亂,不知所措。
麵對建文,他心中無底。
夢中,老爹常持刀追砍他,若非驚醒及時,腦袋早已不保。世人皆視他為篡位賊子,一直念叨著想殺大侄子。
可真到了那一刻,他真敢下手嗎?真要置他於死地嗎?
朱棣不敢深想。
但他明白,既然這天已到,就必須見一見大侄子。多年未見,思念至極。
不久,他來到一間牢房,遠遠望見一人坐著。儘管距離遙遠,但那張麵孔對朱棣而言,無比熟悉,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大侄子。
夢中無數次相見,而今親眼目睹,既熟悉又陌生。他確信,這就是建文朱允炆。
建文似乎也感應到了什麼,緩緩睜開眼,目光鎖定在一個地方,看到了正緊緊盯著他的四叔——大明皇帝朱棣。
建文眼中閃過一絲驚慌,但很快鎮定下來,望向朱棣,緩緩道:“四叔,好久不見!”
朱棣注意到,建文衣袍下,手緊緊握著。
手心沁出汗珠,緊張情緒湧上心頭。
他最為畏懼的便是四叔。
憶及朱棣攻打應天城之時,
他魂飛魄散,驚恐萬分。
若非太祖皇帝遺留下的僧袍與剃刀,
他恐怕難以逃脫應天城。
歲月流轉,時過境遷。
但再次麵對四叔,他內心依舊難以平靜。
那張麵孔在他心中反複回響,恐懼揮之不去。
他自問,曆經多年,已洞悉世事。
然而,四叔的身影在他心中留下的陰影,似乎此生都無法消除。
四叔是個可怕且強大的王爺。
其實,建文在位時,削藩並非不可為之事。
隻是他太過急躁。
他的錯誤在於輕信了方孝儒等人的讒言,否則也不會將一手好牌打得一塌糊塗。
若太祖皇帝知曉,他為大孫子留下的王牌被如此糟蹋,
定會怒不可遏,從黃泉之下複出。
建文這些年反思過往,深知自己錯了。
他曾極度後悔,後悔至極。
若早知今日,便不會魯莽行事。
朱棣聽聞其言,心中略有觸動。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走近。
望著夢寐以求的大侄子,他淡然一笑。
“大侄子,久違了。”
建文與朱棣終於相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望各位支持訂閱。
第章永樂之輝煌,豈是建文可比?
錦衣衛詔獄深處,朱棣與建文終得相見。
多年等待,終在這一刻化為現實。對朱棣而言,心結得解,隻因他渴望一見這位大侄子,讓他明了永樂盛世的輝煌遠超建文時期。即便時光倒流,他亦會堅定地走這條路,無愧於心,無懼先輩。
沙場征戰歲月,他為大明江山,為這片土地,傾儘所有,未曾虛度一日,未曾為個人私欲所求。流言蜚語,說他竊位,說他篡權,但世人豈知他戰場上的英勇,保衛家國的決心,以及編纂永樂大典的功績,這些皆為他的驕傲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