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猛地睜開眼,厲聲道:“當真?!”
朱高著肯定的回答:“確然,此事我亦有責,若非我激他,他不會至此!”言罷,微微一笑。
老爺子聞言,一時愣怔,未曾料到兒子竟真如此行事,迫使建文斃命。
大火或許能掩蓋一切,但朱棣深知,建文之死與這兒子脫不了乾係。
他再度沉默,心思難測,最終目光落於兒子身上。
“你可想過此舉後果?若他日麵對太祖高皇帝,你將如何自處?!”朱棣質問道,眼中波濤暗湧。
“無慮,真至那一刻,我亦無所畏懼!”朱高著笑答,年少麵容上無絲毫懼意,更無朱棣心中的憂慮。
他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與淡然,令朱棣一時難以看透,開始覺得自己與之相比,狠勁甚遠不及。
誰又能揣度他內心的真實所想,最終,朱棣沉默不言,僅輕輕揮手。
“罷了罷了,你無事在身,退下吧,讓我獨自靜一靜。”
朱棣緩緩說道。
目睹此景,朱高著無奈地歎息,他深知父親心思,此事始終難以釋懷……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轉身離去,不久便離開了奉天殿。
剛邁出殿門,他便遇見了一人。
此人手持長劍,身影孤寂,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氣息。
此人正是蓋聶,除此之外,再無他人。
朱高著望向蓋聶,輕拍其肩。
“去吧,此刻你該進去勸勸老爺子,他心情不佳。”
朱高著微笑道。
蓋聶略一沉默,神色間似有隱情,朱高著儘收眼底。
片刻後,朱高著自己也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隨即開口:“你是否覺得我過於狠絕?”
他突然問道。
蓋聶神色微變,一時語塞,猶豫不決。
朱高著見狀,微微一笑。
“無論你心中所想如何,無論結果怎樣,我該做的事必會去做。因為此事遲早要有人去做,若非我,也必是他人。”
他再次微笑,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意,表示自己不會後悔,即便重來一次,選擇依舊,因為建文之命,彆無選擇,必除之。
無論何種情況,隻要建文不死,朱棣的皇位便顯得頗為尷尬。
且建文尚年幼,若此刻不死,
日後即便離世,心中恐也難安。
他若不願或不敢動手,那便由他這個兒子來代勞。
朱元璋托夢,日常驚擾朱棣!
此刻,蓋聶沉默不語,但仍心存憂慮。
“你若如此行事,世人將如何看待你?必將背負千古罵名,此舉似乎欠妥!”
蓋聶本不欲多言,但此事重大,不可不提。
一旦隱瞞,後果難料,麻煩重重。
故而,直言不諱更為妥當,畢竟建文之事,非同小可。
見老人輕輕搖頭,笑道:
“於我而言,毫不在意。世事紛爭,必有犧牲。”
他微微一笑,繼續前行,吩咐道:
“罷了罷了,你且去陪陪父皇,他心情不佳,你去探望一下吧。”
言罷,他緩緩步入奉天殿內,身影很快便消失在視線之外。
蓋聶目睹此景,嘴角微顫,心中五味雜陳。
此行恐怕凶多吉少,但無論如何,他都必須前去。
儘管心中無奈,卻也義無反顧。
最終,他深吸一口氣,步入奉天殿。邁進殿門的刹那,望見朱棣的身影,他不禁微微遲疑。
無人知曉他內心所想,但他確信朱棣內心正經曆掙紮。若無掙紮,朱棣不會呈現如此情態。
不久,他緩緩走近,凝視著皇帝,一時躊躇,不知該言語還是沉默。
此刻,朱棣忽然一笑:“你出去又進來時,太子定與你交談了幾句吧?”
蓋聶略作沉默:“太子殿下確實說了許多。”隨後,他將太子的話語詳儘轉述給大明皇帝。
朱棣聽後一愣,旋即淡笑,輕輕搖頭:“未曾料到,此時此地,他竟能說出這番話,我確不如他。”言語間,略顯感慨。
蓋聶再次沉默片刻,道:“太子此舉,或許狠辣,但未必非壞事,皇上不必憂慮。”
他遲疑著繼續:“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怕說了皇上不悅。”
朱棣微笑,擺手示意無妨:“此時此景,無論何事,但說無礙。”
他深吸一口氣,臉上掛著淡淡笑容,靜候蓋聶下文。
蓋聶深吸了一口氣,隨即下定決心,既然皇帝已表態,他亦無需再隱瞞。
“我認為,無論是何人之爭,難免傷及至親,唐朝、宋朝,皆是如此。”蓋聶言道。
此言一出,令人心生寒意,的確如此。
此時此刻,任何,皆難逃黑曆史之嫌,此乃無法磨滅之事。
蓋聶洞若觀火,唯有他敢於直言不諱,換作他人,恐早已命喪黃泉。
朱棣聽後,微微沉默,若有所思。他輕輕擺手,示意蓋聶離去。
“罷了罷了,你且退下,讓我這老朽之人,獨自靜一靜。”朱棣緩緩說道,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蓋聶沒有再多言,轉身離去,很快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待蓋聶離開後,朱棣獨自一人留於此地,漸漸入睡。他本心緒不寧,卻不知何時已陷入夢鄉。
夢中,他身處奉天殿,更令他驚訝的是,其父朱元璋竟也立於殿中。
朱元璋手中緊握一把繡春刀,緩緩走向朱棣,目光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