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朝人們的注視下,天幕畫麵再一次浮現。
[畫麵中,一名身穿黑袍的男子躺在榻上,饒有興致的看著眼前的藍袍男子。]
[黑袍男子開口道:“於謙,你學問好,也沒什麼酸氣,隻是你你讀了這麼多書,連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於謙沉默看著漢王朱高煦,問道:]
[“漢王,我不懂什麼?”]
[“我在治史上用功最大,有何不懂?”]
[朱高煦微微一笑,從榻上緩緩起身。]
[“那我問你,永樂大典史子集,三皇五帝到如今,史書浩如煙海,裡麵講的什麼事?一句話告訴我。”]
[一身藍袍的於謙聞言愣住了。]
而畫麵上方的彈幕卻突然出現。
我翻開史書,從頭到腳隻有兩個字!)
吃人!)
吃人!!)
吃人!!!)
[於謙最終開口道:]
[“包羅萬象!”]
[而漢王朱高煦卻哈哈大笑。]
[“所以說你腐儒!這個問題我爹小時候問我,我便知道!”]
[“隻有四個字!”]
[“爭當皇帝!!”]
[“對不對?”]
[於謙完全愣在原地,久久失神。]
天幕畫麵一轉,隨即繼續浮現著。
[朱高煦如同惡魔低語一般的聲音,在曆朝回蕩著。]
[“孔夫子遊說天下君王,想到齊景公那當官,可人家有晏嬰啊,後來又想到去楚王那當官,卻有人說他壞話,一輩子淒淒惶惶,如喪家之犬!”]
[“再說孟夫子,天天到魏惠王那吹什麼牛啊?一臉奴才相!!!”]
[藍袍男子於謙麵色漲紅,咬緊牙關,怒道:]
[“那些君王全是有眼無珠的小人,識不得聖人!!!”]
[而朱高煦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於謙不受控製的往後退了一步。]
[朱高煦眯著眼,淡淡道:]
[“可當時周文王還在?他為何不去投奔?”]
[“各國的公侯不都和我一樣,是反賊嗎?”]
[“獨立出來不服天子的管教,怎麼?那倆人跑出去投奔那些反賊?”]
[看著於謙怒目圓瞪,朱高煦繼續笑著。]
[“你讓那倆人從棺材裡爬出來告訴我,為何要投奔那些反賊!!”]
[於謙往後退去,呆愣在原地。]
[“於謙,你手中的幾本書,隻不過是求財求名的敲門磚,你還真把它頂在頭上當祖訓了?”]
[“哈哈哈!”]
[朱高煦的大笑不已。]
[“可笑!”]
……
評論區也就此展開。
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
三千年讀史不外乎功名利祿。)
孔孟大家,周天子正統還在,為何不去投奔周天子。而去找各諸侯叛賊?)
雖周天子名存實亡,但他們最在乎的還是諸侯叛賊的權力,所以就彆頂著高風亮節那一套!)
考試前:對著孔子跪拜,上香!)
考成功後:儒家文化定要永垂不朽!)
[掛科後:孔老二,我看你是想吃銅頭皮帶了!]
……
永樂年間
朱高煦瞪大了眼睛,呆滯的看著天幕畫麵,隨即撓了撓頭,萬分不解。
一旁的朱棣與朱高熾也奇怪的看著他。
“老二,你啥時候跟於謙說過這種話?”
朱棣皺著眉問道。
“爹,我沒說過啊…”
“而且畫麵中那人,也不是我啊。”
朱高熾無奈的搖了搖頭。
“爹,應當是後世人演繹的吧,不過這演的還挺好。”
朱棣沒有接朱高熾的話茬,隻是沉默不語的看著後世人的言論,他突然笑了。
“後世人當真是站起來了,咱們這個時代,哪有老百姓敢這般說?”
聽到朱棣的話,朱家眾人沉默了……
……
春秋時期
孔子與眾弟子正在周遊列國,在之前的明朝李贄便讓他們沉默不已。
到如今的漢王朱高煦的話,與那天幕畫麵中於謙的話。
前者讓孔子弟子們憤慨,而後者,則讓他們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