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秦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
秦始皇嬴政默默的念著。
“竟是這般大的氣魄?”、
站在嬴政一旁的李斯雙目明亮,此詩....
若是是一個無名小卒做出這樣的詩句,眾人隻會覺得那人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而已。
但那位卻真真正正的做到了。
如同天幕畫麵上說的,他看到了民生疾苦,看到了那世道!
他改變了一切!
.......
洪武
朱允熥與朱元璋在觀看完天幕畫麵中,爺孫倆沉默不已,而跪在殿外的呂氏母子也最終識趣的離去。
隻是在離開奉天殿後,呂氏與朱允炆眼中的恨意好似要溢出眼眶。
臉上的怨毒再也隱藏不住了......
奉天殿中,朱元璋沉聲道:
“大孫,此詩如何?”
朱允熥卻反問道:“皇爺爺,您覺得如何?”
朱元璋皺起眉頭。
“咱能怎麼看!能不成鼓動天下人造反?!”
朱允熥突然笑了。
“皇爺爺,孫兒還是喜歡這類詩句,也喜歡您的殺儘江南百萬兵!”
朱元璋瞪大了眼,眼角一陣抽搐,不可置信的看著朱允熥。
“他娘的造殺孽有什麼喜歡的!大孫你糊塗了?”
朱允熥搖搖頭,看著瞪著眼的朱元璋,輕笑道:
“孫兒的意思是喜歡寫實派,那些空有大話,沽名釣譽之輩就算了。”
.........
隨著朱允熥與朱元璋的交談。
在東宮中的趙寧兒也從稻田中走出。
她剛剛走出,便看到了灰頭土臉走回來了呂氏與朱允炆母子二人。
呂氏也看到了她,目光對視間,呂氏的目光竟第一次在一個小輩麵前發生了閃避。
自趙寧兒進宮後,沒有對她這個名義上的母親畢恭畢敬的跪拜與行禮。
這讓呂氏十分憤恨,明裡暗裡都對趙寧兒有所打壓。
但趙寧兒每次都無濟於事,直到前段時間。
宮中謠言四起,因太孫政事繁忙,趙寧兒與侍衛私通?
明眼人都知道這種謠言從何而起,但苦於沒有證據,那時候的趙寧兒已經研製出了雙倍水稻。
而呂氏則麵臨的是天塌了,文武百官炸鍋,散播的宮女太監全部處死,雖並未有證據指向她。
但朱允熥還是把這筆賬算在了她的身上,準確來說,是朝堂中的呂家!
那段時日,滿朝文武好似瘋了一般,彈劾呂家的奏疏好似能將奉天殿淹沒。
呂家自此被打壓的退出了大明朝堂。
呂氏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日滿朝文武好似要將她生撕了一般。
她也受到了皇帝最為嚴重的警告,雖然她表演的毫無痕跡,但皇帝終歸還是警告了。
至此,她真正明白了趙寧兒的含金量,她毫不懷疑,若是那次查出是她所為。
死不死還不確定,先太子妃的這個頭銜算是沒了,呂氏一族還能不能有活人,那是個問號。
趙寧兒看著快步拉著朱允炆離開的呂氏,無奈的搖了搖頭,要知道以前的呂氏,每次見到她都會趾高氣昂的要求她恭恭敬敬的行禮。
趙寧兒自始至終對這些後宮中女人間的算計,根本就不想放在心上。
她同樣有著無數重要的事情要做,況且,當絕對的力量與權力麵前,所謂的陰謀詭計,是顯得極為可笑的。
趙寧兒此時的貢獻,被百姓封神也不為過。
但趙寧兒從沒有自傲過,她自始至終都清楚,自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隨著呂氏的母子二人的背影漸漸走遠,趙寧兒的思緒也回到了天幕上。
那一句詩,顯然讓趙寧兒想起了許多。
他真的讓日月換了新天,而有些詩句趙寧兒便不認同了。
比如宋時大儒張載的橫渠四句。
在趙寧兒用人民史觀看來,這四句顯然太大了,並且什麼人都可以用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四句顯然極好,但在某種意義是不是空說大話?
比起張載,趙寧兒顯然更喜歡王安石,嘴上說沒有什麼用,要有行動吧?
當年王安石改革變法,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都想讓他死,王安石邀請張載出山,可他卻拒絕了。
這四句中,聖人也隻能做到一兩條,而滿足其中一條的已經是一個時代的偉人了。
橫渠四句是好的,短短的四句話,給了人們一個終極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