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信使本就級彆不高,鄭明德這位大端鴻臚寺卿的熱情招待和美酒款待早已讓他受寵若驚。此刻終於到了投桃報李的時刻,信使表現的頗為出色。
他手持代表身份的信物,扯著嗓門喊道,“太子殿下,陛下欲與九黎公主議和,勇國公和一眾使臣正在路上。為了楚國與九黎公主早日止戈於鼎湖郡,卑職先行一步。”
這話不假,使臣團文官居多,爬山涉水日夜奔波身體遭不住。楚帝為了提前讓溫九知曉他求和的心思以解司承禮等楚軍的困境才派遣信使先行。
司承禮:“勇國公何時抵達?”
信使:“預計十日後。”
司承禮還要再說話已被段嘯陽打斷,“你們商量商量降不降,怎麼降,想好了拿個章程出來我再稟告公主。”
然後鄭明德就很有眼力見的把信使請下去了。
信使還沒威風夠,不太願意走,“鄭大人,我國太子殿下好像有話要問。”
鄭明德將身體靠近信使小聲提點道,“楚太子這會灰頭土臉的,你再呆下去合適嗎?你短暫露麵是為了公務,一直磨磨唧唧不走定會招未來儲君不喜。”
信使恍然大悟,對著鄭明德行了個大禮,“多謝鄭大人提點。”
“行了,你我之間不必客氣,趕緊走。”
司承禮確實還有話想問信使,比如說九黎公主何時放他們出穀之類的一些細節,但一來這些話不好啟齒,二來信使跑的太快,沒等他問人已經被鄭明德帶走了。
司承禮這叫一個氣,原本的灰頭土臉直接成了黑臉。
楚國求和之事快速傳遍全軍,這於溫九這邊是絕對的利好。
一可鼓舞己方士氣。
二可瓦解楚軍的對抗之心。
人若身處絕境會想著破釜沉舟放手一搏,可一旦看到希望這口好不容易提起的氣就會泄下去,再無殊死搏鬥之心。
第三,直擊北周心理防線。
原本北周與楚國互為掎角、並肩作戰,如今楚國單獨求和,等於將北周徹底推向孤立無援的境地。
無論是主帥靳澤,還是麾下將領,都會因失去盟友支撐而心生焦灼,更會動搖“等待支援”的信念——連楚國都已妥協,北周的堅持還能撐多久?
這種心理上的動搖,遠比兵力損耗更具殺傷力。
為了給北周和楚軍泄氣的時間,夜北淵還下令停戰一日,看似給了北周和楚軍機會,其實是加速了他們的死亡。
尤其楚國已經著手商議按照什麼樣的順序撤離出穀,要不要繳械,如果溫九方不講信用中途絞殺他們怎麼辦等等事項,眾人商討的重點是如何【和】,而不是如何【戰】,這仗還打個屁。
後麵這句話是楚軍將領朱光的原話,他覺得求和之事一日未定準,楚軍就不能自亂陣腳失了戰意,奈何他一人的意見不重要,孤掌難鳴之下他被氣出了營帳。
而營地之外很多楚國士兵都在訴說回楚國要做的事,有的想媳婦兒了,有的想娶媳婦兒了,有的惦記老娘親手蒸的餅子,有的惦記回去給孩子添一件新衣。
朱光聽著心口那股子憤懣又增加了幾分,憤懣之餘是釋然。
罷了,固有一死。
作為將軍他想頑抗至死的那一刻,作為將領他忽然覺得讓士兵們生出些好的念想也行,算是死前的最後一點甜。
喜歡氣死!夫人的新歡個個比他強請大家收藏:()氣死!夫人的新歡個個比他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