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九見吳正綱聽懂了也不欲再與他多說,“回去吧,還是那句話,與本宮和談,你的身份不夠。”
吳正綱沒忍住多問了一嘴,“我楚國太子殿下如今何在?”
“楚國太子?鼎湖郡隻有死的透透的司承禮,沒有楚國太子。”
吳正綱聞言徹底安了心。
司承禮死透了,他便不再有顧忌。
他可托舉周辰這位新太子上位,全盤接收司承禮留下的勢力。他與司承禮本就是一派,那些人都是人精,任誰都不會再去擁護一個死了的太子。
若想保住自身地位,他們唯有另投周辰這位新主子。
這對吳家亦是好事。
他之前居然覺得這位公主是個驕矜莽撞的性子,真是瞎了他的狗眼。若沒有真本事,她如何能將才名遍天下的溫濯逼死,又如何能驅使段嘯陽和端帝等人為她賣命。
他真是安逸日子過的太久老糊塗了。
幸好他沒徹底昏了頭,此一行他算是看明白了,九黎公主能驅策段嘯陽等人不是靠利益交換,也不是九黎公主身後有高人指點平衡各國關係,九黎公主她自己就是那個高人。
她亦無需平衡,她就是段嘯陽等人的真主子。
她誅滅楚軍之舉看似魯莽,可她心裡比誰都清楚,無論這些人是生是死楚帝都會議和,那為何不誅滅絞儘震懾楚帝,還能壓得楚國三年之內沒有再戰之力。
她更是借著議和的機會讓自己自動成了她在楚國的盟友,她要抬周辰坐上太子之位,這一點與吳家的利益一致,更是原太子一派之人的必然選擇。
沒有人敢反水,他們彼此之間都有把柄,上了一條船便再也下不去。
而吳家就算被楚帝猜忌也必須走這步棋,吳家不可能放棄炙手可熱的權勢,更不可能讓家族陷入危機。先前擁立司承禮,吳家與其他兩位有實力一爭的皇子已經是勢同水火。
若是吳家不想有朝一日被新君清算,就隻能擁立周辰做太子,讓周辰做未來的新君。
而楚帝那邊,溫九已經給出了明確的信號,隻有周辰這位太子才配與她議和。
楚帝本就擔心九黎公主不同意政權自主之事,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讓周辰與九黎公主和談是楚帝的不二選擇。因為九黎公主認周辰,認其為親人。
這甚至算是九黎公主對楚帝開的條件,信使早已將楚帝的親筆書信交予九黎公主,九黎公主既肯開出周辰為太子的條件,就是可以答應楚帝的自治要求。
而周辰上位,等同於有人幫著她製衡楚帝,甚至是掌控整個楚國。
如此一來,不戰等同於戰。
偏楚帝還沒有拒絕的理由,因為九黎公主應了他的要求,也因為周辰本就司家血脈,楚帝沒必要跟自己過不去。
這是頂級陽謀!
你能看透她所謀為何,卻在百思之後無法拒絕,沒有破局之法,隻能乖乖按照她畫好的路去走。
而楚帝為了楚家的皇權延續還得好好培養周辰,培養他的帝王心性與雄心。
“楚帝能不能悄悄培養其他皇子?”
客棧內的陸子衡忍不住問出了這個問題,他亦是勇國公一派的人。
勇國公不禁笑出聲,“培養其他皇子?你陸家,我吳家能同意嗎?太子與帝王相爭,楚國將陷於內鬥之中,又有何力再去九黎公主相抗?
到時候楚國捏扁還是揉圓都得聽九黎公主的,自治將成為一句空話。”
陸子衡亦感歎,“九黎公主這招進可攻,退可守,無法破。”
勇國公:“唯一的破局點在周辰身上,看他野心大於忠心還是忠心大於野心。”
“這,我還聽說周辰癡情於九黎公主。”
勇國公樂了,“不想那麼多了,該是陛下頭疼,對你我而言是好事,穩立於不敗之地。”
陸子衡也笑了,“太子殿下有野心,咱們擁立新君。太子殿下是忠心,咱們背靠太子殿下也是九黎公主的舊臣。
家族無憂了。”
勇國公:“這次的臉丟的值啊。”
陸子衡歎氣,“咱們丟完了臉還得乖乖為九黎公主做事去。”
勇國公:“你先想想怎麼保命吧,那麼多將士們死了,你我難辭其咎。”
“推給徐術,他是四皇子一派的人,這個節骨眼陛下定會順水推舟,給太子殿下一個明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