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整整奔湧了半月有餘才徹底褪去,兆國哀鴻遍野,天盛遷出的百姓則心有餘悸。
他們慶幸自己聽從了官府的安排,也慶幸自己是天盛百姓。
當然,畏懼的種子亦在眾人心裡種下,陛下她——真真心狠手辣。
也有百姓為溫九發聲,“不滅了那三十萬大軍死的就是咱們。”
“就是,聽說那些火炮可厲害了。陛下提前命我們遷出,還給我們銀錢,準備了房屋,吃飽穿暖住的好,知足吧。”
“陛下沒放棄一個天盛百姓。”
“你還說陛下狠,你到底是哪國的,回你們兆國吧。”
兆國因與端地離得近,兩處百姓偶有通婚,邊境百姓互噴時就會說對方是彆國人。
溫九沒有等著洪水褪去,而是換路繞行,率領大軍自山路直奔兆國。
與此同時,兆國各處城池都有鳳凰形狀的折紙從天而降,鳳凰的左右腹分彆寫了四個字。一側,順我者昌;另一側,逆我者亡。
一時間兆國人心惶惶,齊國衛國亦是人人自危。
三十萬大軍被淹的消息早已傳回各國,重點是火炮沒了,北周皇帝靳明宇死了,齊兆衛三國早失了鬥誌,失了抵抗之心。
三根牆頭草又開始聚在一起商量要不要歸順天盛王朝。
溫九沒讓他們商量太久,十架火炮炸開兆國長乾城城牆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麻了。他們著實想不通天盛王朝怎麼會有火炮,靳明宇不是說這麼短的時間尹豐造不出來火炮嗎?怎麼天盛王朝有這麼多?
這十架火炮並非尹豐所造,而是陳默帶著沉淵閣的匠人提前奔赴邊境製造而得。這十架火炮製造之地就在兆國與端地邊境,臨近長乾城,省了運輸的麻煩。
溫九的目標本就是一舉蕩平這四個跑她跟前蹦躂的老鼠。她不主動開戰他們倒是主動出擊了,實話講,溫九覺得有被冒犯到。
天盛王朝已經被輕視至此了嗎?
還是她九黎公主被人輕視?
無論哪種她都不接受,王朝失了威儀便意味著丟了氣數,君氏數代先祖守護的基業到她這裡廢於朝夕?
那不能。
天盛王朝要中興。
所以這一戰必須打,必須贏,所以她在幾度猶豫後還是決定毀堤泄河、震懾天下。
手段著實殘忍,可這一戰之後,齊衛兆將會不戰而降,正在對戰段嘯陽的陳國,一直觀望的楚國,還有死了皇帝的北周都得好生掂量一二。
以戰止戰,以惡遏戰,很有效。
兆國人死了,可更多人生了。
她是帝王,不算單賬,算總賬。
濁浪河之戰的威嚇之下,火炮的威壓之下,天盛女帝的威儀之下,齊兆衛三國皇帝退位,自頒罪己詔,其中衛國皇帝更是自裁以謝罪。
當然這個自裁之後貓膩多多,溫九已派遣吏部徐尚書著手對接,主動投誠者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