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應該可以搞定”
李科笑著回道。
“好好好,那下周就直接推出,不能等大四學生都離校了再更新”
王卓連連點頭說道。
上次他來交大時,就提出了要搭建好職場板塊跟吐槽板塊。
當時李科表示職場這塊需要對接各大公司,短時間內不一定有成效。
於是幾人開了個小會,最終決定先上線“學長學姐說”板塊,主要功能還是針對大四離校的學生們。
這個模塊原先王卓是計劃分享考研筆記以及一些職場見聞的。
但由於課程表並未進行pc端的網站開發,隻是基於ap端以及app,暫時不適合進行大規模的嘗試。
所以不管是出於大四學生離校帶來的用戶量下降,還是嘗試性進行內容存儲,幾人最終商議對該模塊不進行具體定義,而是采取模糊的形式。
該板塊不僅可以回憶曾經大學時的美好時光,還可以挽留大四學生繼續在平台上分享職場上的一些有趣的事。
甚至王卓準備采用曾經火爆一時的某白酒文案進行觸達心靈的按摩,要讓這群離校的大學生,懷念校園時光,繼續為課程表的發展添磚加瓦。
“王總,如果我們保留大四學生的賬號,會不會給我們的純校園社交帶來一些負麵影響?”
“你畢業幾年了?”
王卓沒有回答李科的疑惑,反而問起他。
“4年了”
“所以說啊,最了解大學生的還是得大學生”
王卓笑著說道。
“你說現在的大學生有哪些特質?”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李科思索了一會,才緩緩答道。
“比較喜歡潮流文化算不算?”
“嗯,我說的是思想上共同的特質”
“思想上?”
李科皺眉苦思。
“你看,所以我說最了解大學生的還得是大學生”
“感性,容易共情”
王卓簡明扼要地吐出了兩個詞彙。
“感性?共情?”
李科不解。
“感性是因為大學生們還未經曆社會上的壓迫,他們還保留著基礎的情緒,比如感同身受”
“假如一個上有老,下有小職員加班,我不給他加班費,他是不是心裡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忍就過去了?”
王卓舉的這個例子,李科都有些懷疑他是不是在暗示自己什麼?
“但當你克扣一個大學生的工資,你看看他敢不敢跟你鬨?”
“就算他不跟你鬨,他室友、他朋友也會為他出頭”
“這個例子感同身受的是他的室友朋友,他們會將彆人身上發生的事,強行帶入到自己身上,覺得不可公平,覺得受到了欺壓”
李科聽到王卓的舉例解釋,點了點頭問道。
“所以,當大四學生分享職場見聞時,其實他的學弟學妹們,已經把自己代入到了他的角色?”
王卓打了個響指說道。
“對的,因為本身他們就是校友關係,天然具備親切感”
“如果他將剛走出校門時的見聞分享給他的學弟學妹,你說他會不會收獲到他們的認可?甚至是崇拜之類的反饋?”
王卓沒有等他回答,自顧自地繼續說道。
“隨著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那我們的課程表是不是成了一座連接校外跟校內的橋梁?”
“而且還不會有那麼多複雜的社會人士進來,畢竟咱們的注冊是實名製,必須是在校生或者從自己母校畢業的才能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