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的這番詢問,頓時惹得場內的眾人會心一笑。
做中小學教培的企業有不少,但這種專門針對高考生的機構,確實不多,主要還是一些小型培訓班為主。
所以當王卓提起以大一新生為主體,係統性為高考生提供適配的學習方法、心理調節、以及相對同齡化的溝通,注定這個項目做起來也隻是一個小而美的細分領域。
有沒有前景?
肯定有,而且市場需求量大。
“王總,不好意思,剛剛微博上有不少留言,其中有幾條都是關於您剛說的這個項目的如何落地?”
“他們均是來自高校的學生”
主持人通過後台的提醒,及時的暫停了投屏上的信息。
“您能針對他們的疑惑,給出一些具體的方案嗎?”
對於演講被打斷,王卓倒並沒有生氣,本來就是以互動性為主。
“看來還是有不少人在思考校園項目可行性了”
“首先,我剛說的這個項目,想要落地,你得找準師資群體”
“大一新生,211、985院校的”
“這意味著什麼?”
王卓對著鏡頭問道,僅僅隻是停頓了一秒,他便自顧自的繼續開口說道。
“這意味著他們在麵對高考時,至少是穩妥的將自身實力發揮了出來,又或者從心理層麵來講,他們能理解這些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
“他們知曉高中時會遇到哪些心態問題,知道會在什麼時候出現焦慮,甚至會將他們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教授給他們的學生”
“我想,這或許就是精準輔導吧?”
電腦屏幕上,王卓的身姿很挺拔,也很耀眼。
或許有的人演講會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悅與艱辛,但從來沒有一位創業者,在互聯網大會上解讀一個未知或者說由他提出的項目並解說該如何落地。
蔣玉寧這一刻,似乎能感受到屏幕中那個他的意氣風發,隻是稍作停頓,他又開始了。
“剛剛我分析的是項目的師資優勢,那麼同樣哪裡的985、211最多?”
“大城市”
場下有人回道。
“沒錯,大城市”
“咱們國內幾乎所有的985、211都聚集在一線城市或者省會城市”
“這就注定了,他們的客戶群體不會少”
“誰不想找個985的新生幫助自家孩子疏導一下高考壓力?”
“萬一運氣比較好,找到了某個縣的高考狀元呢?”
“哈哈”
王卓沒有理會場下的笑聲,而是對著鏡頭認真的說道。
“師資有現成的大學生,目標群體也有”
“那麼剩下的便是搭建平台了”
“在場的有沒有搞技術的老總?”
王卓對著台下問道,見有人舉手,連忙詢問。
“搭建一個家教網需要多少錢?”
“如果隻是針對一座城市,萬吧塊錢就夠搭建一個簡易的家教網了,要是想要精美一點,幾萬到十幾萬也就差不多了”
“謝謝,黃總”
王卓對著起身的黃總謝道。
“雖然剛才黃總的估價區間有點大,但從萬把塊到十來萬,我想對於有誌於創業的學生來講,應該算是能接受的吧”
“那麼當網站搭建好了,咱們是不是就可以正式營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