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暖麵試時間是上午10點半。
時間還早,姚迪將車停在校門口,時安瀾陪著周暖步行進入麵試點。
“下一位李**,,請周暖同學做準備。”
當聽到麵試室門口引導員的通知時,周暖的心跳瞬間加速,呼吸一下子粗重起來。
“彆緊張,深呼吸。”時安瀾在身旁輕聲安慰。
20分鐘後,引導員再次通知,“下一位周暖,請王**做準備。”
周暖站起身,理了理衣服。
時安瀾幫她捋了捋額前的碎發,接過她的風衣,朝她做了個‘加油’的手勢,“暖暖,加油!看好你哦。”
“加油!”周暖微微一笑,也比了個同樣的手勢。
然後深吸一口氣,邁著沉穩的步子走進麵試室。
“周暖同學,請你做一個三到五分鐘的自我介紹。”坐在主位上的麵試官對周暖說。
這個自我介紹,周暖私下裡已不知演練過多少遍。是以,她一點也不緊張。
清了清嗓子,她沉著開口:“老師們好,我叫周暖,來自……。”
女孩端莊的容顏,得體的裝扮,大方自信的談吐,還有標準清晰流暢的普通話,獲得麵試官的一致好感。他們相互交流了一下眼神,皆從對方眼裡看到‘滿意’二字。
“周暖同學,請問你為什麼要報考教育心理學這一專業?或者說,你對這一專業有什麼樣的理解?”另一位麵試官問周暖。
這個問題周暖也演練過多遍。
她坐正身體,不疾不徐道:
“老師們好!我之所以報考教育心理學,最直接的原因是“把曾經照向我的那束光,再照向彆人”。我讀師範時,曾在中學實習,發現同一班級裡,智力水平相近的學生成績差異巨大,根源往往不在“會不會”,而在“願不願”和“怎麼學”。那時我第一次深切體會到,教育成敗的關鍵很多時候在於心理機製,而不僅僅是學科知識。我覺得:教育心理學是連接“教”與“學”的橋梁,也是解決當前教育痛點的鑰匙。我對這一專業的理解可以用“三個層次、兩條主線、一個目標”來概括.....。”
女孩思路清晰,思維敏捷,有理有據,既有自己的切身體會,又有對教育心理學這一學科的深切理解。
幾位麵試官同時露出讚許之色
20分鐘的麵試很快過去,最後,主考官對她說,“周暖同學,今天的麵試已全部結束,你現在可以出去了。”
周暖站起身,朝幾位麵試官微微鞠了個躬,道過謝後,便轉身走出了麵試室。
“怎麼樣暖暖?發揮得不錯吧?”時安瀾立即迎了上來。
“還行。”小姑娘抿嘴一笑。
“還行?那就是很不錯啦!”時安瀾也深知周暖的秉性。知道這一聲‘還行’其實是對自己麵試的肯定。
“啊!”周暖長舒一口氣,挽住時安瀾的胳膊,“老公,終於結束了!”
“是啊。想不想去放鬆一下?”時安瀾問她。
“放鬆?去哪裡放鬆呀?”
“隨便你。你想去哪裡,我就陪你去哪裡。”
“逛街?看電影?還是去遊樂場?”周暖摸著腦袋想了半天。
最終,“老公,我們去遊樂場吧。”
“遊樂場?你確定?”時安瀾一臉黑線,“序之又沒來,我們兩個大人去遊樂場乾什麼?”
“誰說隻有小朋友才能去遊樂場?大人一樣可以去啊。”周暖朝他調皮地眨了眨眼。
“你不會不願意去吧?你剛剛可是答應我,我去哪你都陪著我的。”周暖故意皺起眉。
時安瀾歎了口氣,無可奈何道,“好吧,聽你的,去遊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