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和楊戩,想跟他們攀上關係,其實不難。
一個可以從靈台方寸山的同門入手,一個可以直接套轉世不明的楊蛟,可操作的空間非常大。
但哪吒不同。
這位三壇海會大神,家庭關係早已定型。
他有師尊太乙真人,有李靖這個讓他又愛又恨的父親,有金吒木吒兩個兄長。
更重要的是,他在封神之戰中大放異彩,肉身成聖,他的人生履曆在三界之中清晰無比,無數仙神都曾親眼見證。
這就不符合係統修改人生的基本條件。
想和當時楊戩一樣,憑空給他安一個消失多年的親戚,幾乎沒有可能。
而太乙真人的徒弟,就憑闡教教內的關係,幾乎不可能莫名其妙多出來一個陸凡。
那就隻能走另一條路。
恩怨。
於是,才有了這個近乎瘋狂的鬼點子。
從踏入陳塘關的那一刻起,他所有的掙紮,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努力,都隻是為了最後那場大水,為了此刻的絕望,所做的鋪墊。
當然......
這才隻是個開始呢!
陸凡心中一片澄明,不起波瀾。
哪吒這一跪,確實驚天動地,足以讓三界為之失聲。
可陸凡清楚,這一跪,跪的不是他陸凡。
哪吒跪的,是他自己。
他跪的是那個在陳塘關海邊,因一時之憤而抽龍筋、殺太子的少年。
他跪的是那個被四海龍王逼迫,被滿城百姓指責,最終隻能剔骨還父、削肉還母的孤絕靈魂。
他跪的是這數千年來,壓在他心頭,從未真正散去的陰影!
燃燈的陽謀,三生鏡的映照,恰好給了他一個宣泄口。
今日之前,哪吒心中的愧疚,是籠統的,是模糊的。
他愧對陳塘關的百姓,但他更恨龍族的蠻橫與父親的懦弱。
那份恨意,足以蓋過一切。
可現在,三生鏡將一份具象的悲劇,血淋淋地呈現在他眼前。
一個努力活著的少年,兩個無辜死去的孩童。
這不再是“滿城百姓”這個模糊的詞彙,而是活生生的,有名有姓的孩子。
這份具象化的痛苦,成了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哪吒數千年來用桀驁與叛逆築起的心防。
他需要這一跪。
若無這一跪,今日之事,恐怕會成為他道心中永遠無法拔除的刺,一個足以在未來引動心魔的巨大破綻。
所以,這一跪,是哪吒在自救,是在渡他自己的劫!
他在排解積壓了千百年的鬱結之氣。
陸凡心安理得地承受著。
因為這一切,並非虛假的欺騙。
他當然知道,僅僅憑借這一跪,憑借哪吒心中新生的這份愧疚,是遠遠不夠哪吒最終決定為他說話,選擇救他的。
這份愧疚再深,也深不過他與楊戩、孫悟空之間那份可以托付性命的兄弟情誼。
可即便是那樣的情誼,也隻是讓哪吒陷入了兩難的掙紮,並未讓他下定決心,為了自己公然對抗燃燈。
多一對被他間接害死的弟妹,也隻是讓這掙紮的天平,再多傾斜一分,僅此而已。
於大局,並無決定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