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執杯的手指微微一僵,那雙看透萬古的眼眸中,再起波瀾。
他沉默了許久,久到院中的清風都停歇了,隻餘下遠處雲海翻騰的虛無聲響。
他緊鎖的眉頭,泄露了內心的掙紮。
“道兄這個問題......倒真是問住貧僧了。”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透著一股自己也無法解釋的困惑。
“貧僧自己也時常在想,當初究竟是動了何念,竟會允他入門。或許......或許真的是貧僧修行未到家,心中存了掛礙罷。”
他的目光投向那棵亭亭如蓋的菩提樹,眼神變得悠遠起來。
“那日,陸凡跪在洞外,求仙問道,那份執拗,那份百折不回的勁頭,讓貧僧恍惚間,看到了五百年前初上山的悟空。”
“一樣的孑然一身,一樣的眼中藏著不馴的火。”
“貧僧一時心軟,動了惜才之念。想著悟空的路已是定數,無法更改,或許,貧僧能在這一個弟子身上,彌補些許當年的遺憾。”
“我教他道法,卻不傳他那七十二變與筋鬥雲,隻盼他能修個長生,安穩度日,莫要重蹈覆轍。”
“誰能料到,造化弄人,他終究還是走上了一條更為凶險的道路。”
他搖了搖頭,臉上是難以言喻的複雜神情。
“說到底,是貧僧的私心作祟。”
“見了相似之人,便動了凡俗的補償之念,以為能憑一己之力扭轉什麼。”
“如今看來,不過是自欺欺人,反將他也拖入了這因果泥潭。”
“終是修行不足,妄動塵心了。”
元始天尊聽罷,麵上卻浮起一抹冷笑。
“道友,你我相識多少個元會了,自鴻蒙初判就在紫霄宮認識的,在我麵前,何必說這些哄三歲小兒的話?”
“可莫要拿貧道當成你座下那些蒙童。”
元始天尊的身子坐得筆直,周身那股屬於聖人的威儀,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壓得四周的草木都低垂了頭。
麵對這毫不留情的詰問,菩提臉上的那一抹無奈與疲憊,悄然斂去。
他反倒笑了。
那笑意澄澈,卻也疏離,像天邊的雲,水中的月,看得見,摸不著。
方才的困惑與掙紮蕩然無存,反而露出一種深不見底的平靜。
“道兄心中既早有答案,又何必來問貧僧,自討沒趣呢?”
他將茶杯斟滿,不帶煙火氣。
元始天尊雙目微眯,凝視著他:“貧道隻想聽一句實話。”
“實話?”菩提重複了一遍,輕笑一聲,“實話就是,你我所見,皆非全貌。”
元始天尊冷哼道:“那貧道便直說了。你收他之前,當真不知他是楊蛟轉世?”
“當真不知他與我闡教、與那截教的因果?”
“更不知曉,他曾在春秋之時,追隨兄長,於人間留下過那般濃重的一筆?”
菩提端起茶杯,吹了吹熱氣,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道兄既知曉得這般清楚,想必也記得,貧僧收他之時,他魂魄不全,前塵儘忘,與一張白紙無異。”
“貧僧看到的,隻是一個叫陸凡的凡人罷了。”
他笑了笑,抬眼看向元始天尊,目光平靜如水。
“聖人亦有不能算儘之事。”
“未來如恒河之沙,變數無窮,我能看到的,也不過是其中一條較為清晰的流向而已。”
這話看似是回答,實則什麼都沒有承認。
元始天尊正要繼續追問,卻聽菩提話鋒一轉,悠悠說道:
“貧僧倒是想反問一句道兄。”
“昔年,他叩你玉虛宮山門,你為何拒之門外?”
元始天尊的表情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