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凝和李梅這兩妯娌,都不是愛計較的性子,又不住一塊兒,再加上陸媽這位很有智慧的婆婆,很懂端水大師的精髓,對倆兒子兒媳不偏不倚。
就這麼著,一家人相處起來,矛盾自然少得跟沙漠裡的綠洲那麼稀罕。
1963年,寧凝又生了三胞胎,倆閨女一個小子。
為了不重蹈上次生孩子差點兒被偷娃的覆轍,也不知道陸大勇使了啥神通,居然弄到個單人病房。
這次生產順順利利,沒接觸到其它人,也沒觸發新小說,回到家,寧凝算是把心放到肚子裡。
到了那十年特殊時期,由於寧凝早早改了身份,幸運地沒被波及。
她心裡琢磨著,好多小說都是發生在這一時期,還是躲家裡保險,省得惹麻煩。
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基本上哪兒也不去,家裡需要買東西,也都趁上班時,直接從百貨商場買了帶回來。
陸大勇問起來,她就說:“外麵太嚇人了,咱還是在家老老實實待著吧,少招惹點兒是非。”
倆大兒子高中畢業的時候,正好趕上高考,下鄉的事兒都省了。
這幾年啊,寧凝一直緊緊盯著倆孩子高中畢業的時間呢。怕他們畢業時間早還要下鄉,還叫他倆留了一級。
因為她知道啥時候高考,所以在學業方麵對倆娃的要求那叫一個嚴格。
第一批大學生,總體來說將來前途都挺不錯,既然提前知道消息,這便宜就不能不占。
倆孩子心裡可不痛快了,嘀咕著:“高考都停了,咋還整天叫我們讀書呢?學點兒手藝不好嗎!”
可他們也隻敢在心裡犯嘀咕,為啥?他們老爸那虎目一瞪,倆娃立馬就老實了,乖乖認真讀書。
就這麼著,一直到他們高中畢業,正琢磨著找工作的時候,高考恢複的消息傳來了!
這時候倆孩子才恍然大悟,明白父母良苦用心。
他們心裡那個感動,就像被春風吹過的小花,一下子就綻放了。
倆孩子圍著寧凝和陸大勇直拍馬屁,咱爸媽可真是太有遠見啦!好話說了一籮筐。
順順利利考上大學,畢業後,一個下海經商,一個進了外交部。
在倆大兒子上了大學的時候,寧凝瞅準個機會,奔去了齊家祖墳一趟。
把藏在那裡的東西,一股腦兒全收進了兩個空間。
這麼些年,在港城囤的東西基本上都用光了,就剩下海市大宅拿出來的家具,還有之前收回來的那些古董和珠寶。
這次把齊家的這些寶貝,全都塞進空間打包帶走。
三百多個箱子,滿滿當當全是金銀珠寶和古董字畫,裡麵的玩意兒件件都是精品,光金條就有幾十箱,那場麵,嘖嘖,閃得人眼睛都花了。
倆大兒子在大學期間準備創業的時候,寧凝叫一個豪爽,大手一揮,給每個孩子二十根金條,“怎麼用這筆錢,自己看著辦!”
連幾個小的也沒落下,一並給了二十根金條。
這幾個小的,如今也都是十五六歲的半大孩子了,啥都懂,不用擔心他們把錢給禍禍了。
這還是跟婆婆學的,隻要給,就當著所有人的麵兒一起給,也不存在偏著誰向著誰,不然就乾脆誰都不給。
至於給了他們之後,是一起創業還是各乾各的,她可就不管嘍。
幾個孩子拿著金條,眼睛瞪得老大,雖然知道自己家條件不差,但也沒想過這麼有錢,老媽可真夠豪氣的。
這麼些金條,啟動資金那是足足的。
陸大勇老早就察覺寧凝有秘密在身,在一起生活幾十年,怎麼可能一點兒也發現不了。
不過隻要是自己媳婦兒,他也從不多問。
問啥呢,說到底還是自己占了便宜,偷著樂就行了,沒必要刨根兒問底,多啥嘴呢。
寧凝也沒打算解釋,算是兩人心照不宣。
九十年代的時候,寧凝和家裡幾個人講了齊家的事,但是並沒有一定要求孩子們改姓。
但是孩子們主動提了這件事,由小兒子改姓齊,每年幾個孩子也會去祭祀齊家眾人。
九五年,寧凝退休,和陸大勇全國各地的旅遊。
這時候的寧凝五十多歲,可皮膚瞅著就跟三十多歲似的,隻不過身材比年輕時胖了些。
陸大勇看著也就四十多歲的樣子。兩人一路拍了很多照片,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陸大勇年輕時受的傷,到底對身體有影響,不到七十歲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