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誰,在人群中高聲喊了一聲“好”!
村民們本身就高興,在這樣氣氛的帶動之下,叫好聲此起彼伏。
裡正和族長站在人群中央,看著所有族人和村民發自內心的高興,全都滿臉帶笑,臉上還帶著自豪。
聽大夥鬨了一會兒,裡正才抬手往下壓了壓。
“行了,知道你們高興,現在都趕緊乾活去。
不過乾活的時候聲音都小著些,彆吵到了咱們村第一批走商回來的好漢們。”
又換來了村民的一陣哄笑,有人已經組織把村裡成親做酒席的家夥事,都給搬了出來。
各家都拿了些菜出來,族長還從族裡拿出來一些錢,打發人去買了酒肉。
打算今晚大夥一起吃一頓好的,犒勞商隊,同時也全村一起高興高興。
這次走商的距離很近,隻是先出去探探路,看這樣的方式能不能賺錢。
現在有了成功的經驗,等之後走的遠了,商隊還可以從其它地方低價進貨,運到另外的城池高價賣出。
這才是商隊真正的利潤。
不然就隻是柳河村的這些貨品,給商隊的還隻是一些利潤提成,商隊裡的人還真不會冒著危險乾這個活。
馮二丫從說出商隊這個主意起,就知道之後會按照這個發展。
這是人家冒著危險和辛苦賺來的錢,其他人還真說不出來什麼。
當天晚上,全村一起吃了一頓飯。
這天,村裡連爹娘打孩子,婆婆罵兒媳婦的聲音都沒有了,全村都沉浸在喜悅中。
晚飯時,能聽到的是高聲闊朗的笑聲,底氣十足的聊天話語。
有的人家已經在考慮這個冬天多做些活,爭取年前存夠明年蓋新房子的銀子。
年輕的小夫妻,也在和長輩商量著,自己多做點活,把家裡的孩子送去讀書。
馮二丫混在人群中,周圍圍滿了老太太。
胡四家的和李木頭家的,還有馮慶有家的,全都緊挨在她身邊坐。
各家小輩把做好的飯菜送到他們這一桌,都會過來先和馮二丫問聲好。
這是他們對馮二丫的尊重。
柳河村能有這條賺錢的產業鏈,全賴馮二丫的前期指導和教出來的手藝。
現在大夥馬上就要過上好日子了,對她自然無不感激。
她的身份現在在村裡,僅次於族長和裡正。
就算是那最沒有良心的,也不敢在馮二丫麵前露出來。
誰知道老太太還有什麼手藝是沒拿出來的,現在敢對馮二丫不好,再有好事把自己家排除在外可怎麼好。
彆說馮二丫做不出來,萬家三兄弟把老太太扔下,老太太不是轉頭就把手藝傳給全村了嗎。
熱熱鬨鬨得吃了一頓接風酒,其中有幾個男人喝的不過癮,又打發自己家孩子拿來存在家裡舍不得喝的好酒,到底是喝多了幾個被家人扶回家,這場接風宴才算結束。
第二天,村民雖然都知道今天裡正和族長他們都在等著孫秀才和賬房對賬,算每家能得多少銀子。
但還是都圍在族長家附近的土路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