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會主廳內,掌聲與驚歎聲未曾平息,一切卻仿佛陷入了風暴的寂靜中心。
“他竟然真的喚醒了患者意識……”
“這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針灸,而是……意識乾預!”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西方神經學體係恐怕要被重寫!”
各國代表低語不斷,而伊瑟爾研究會一眾高層臉色已徹底沉了下去。
陳浩收起銀針,神情自若,卻沒有立即離開講台,而是緩緩道:
“諸位,現在,我願意回答任何質疑。”
這句話如同投下第二顆重磅炸彈。
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挑戰全世界醫學界的核心規則。
這時,坐在貴賓席的阿德裡安·蘭特站起身來,麵色陰沉,緩緩說道:
“你的技術,確實具有某種‘現象級’的表現,但醫學,不是魔術,不是你陳浩一人說了算。”
“你喚醒了一名患者,我們可以說這隻是個案效應,甚至是運氣。你說要重構醫學倫理,那麼請你告訴我——你的理論基礎是什麼?你的方法能否被標準化、被訓練、被量化?否則,這一切都隻是你個人的玄學幻想!”
話音剛落,會場屏幕被切換成多視角畫麵,各國專家團隊開始實時對陳浩的操作過程進行專業分析。
量子腦神經領域的權威布魯諾教授冷靜開口:
“從我們截取的監控來看,他確實調動了患者的中樞神經電流,但目前無法解釋他如何實現了意識共振。數據無法重建,也缺乏理論支撐。”
此言一出,場上不少搖擺不定的學者重新陷入質疑。
阿德裡安冷笑:
“你所謂的‘意識乾預術’,根本無法離開你本人的感知能力。也就是說,除了你本人,沒人能用。你是想打造神話?讓所有人拜你為師?你這是科技的倒退,是醫學的獨裁!”
聽到這話,不少代表的神情變得複雜起來。
如果真如阿德裡安所說,陳浩的“術”無法標準化和普及,那它就隻是“個體天賦”的延伸,無法真正改變世界。
全場目光再次投向陳浩。
而他,終於緩緩抬手,語氣清澈如水:
“我,不是神。”
“但我可以告訴你們,這門技術,並非無法傳承。”
“隻不過,你們走錯了方向。”
他從懷中掏出一枚玉簡造型的數據存儲器,插入現場主屏終端。
“這是我過去三年整理出的意識引導九式理論體係,同時附有1500例真實病例、34項腦域波動圖譜模型,以及對‘意識同步界限’的初步解析。”
大屏幕上飛速滾動著專業數據。
台下,一名神經學博士激動地站起來:“這些波動圖是……是腦部‘鏡像意識’重建機製?你……你已經建立出意識同步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