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晴子一鬨,我們便有了攻擊的由頭。
在各方傳媒人士的宣傳下,薛晴子大鬨職能部門大樓的事被傳開了,而阮偉和阮基的名字,也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換作平常,能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名字?
若非此事,普通老百姓,可能窮極一生,也無法知道。
雖然創造了輿論壓力,但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輿論,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利劍,無法直接殺死阮偉。
它最大的作用,便是揭露一些常人無法觸及的隱秘,從而,在人心中埋下一顆種子。
這顆種子最後會發芽成長為什麼狀態,得看事件的最後處理結果,不了了之,在時間長河中淡忘,也是一種結果。
換做平常,薛晴子這麼鬨,沒有我們的持續推動,阮基指定會冷處理此事,隻要這陣風過去,大眾又會回到自己的生活節奏,而此事,也便不了了之。
隻是這次不同了,我們是幕後的推手,阮基無法再冷處理,我相信他也感受得到,有人在針對他。
至於他是否會壯士斷腕,將阮偉直接推出來頂鍋,我想他應該不會。
以我對曆史的了解,他若這麼做了,那當初處理這件事的人,都會被追責,如此多的人,他們不可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卷進旋渦之中。
因此,哪怕阮基有這個魄力,其他人也不會允許他這麼做。
這也是當初陶裕山跟我說的,阮家,從來指的不是阮基一個人,而是所有和他有關係的人,以及盤帶的那些關係,這是一張巨大的網。
主戰場,也不在輿論之上,而是勘桑那邊。
勘桑,比阮基稍微低一些,但也是重要部門的一把了。
在人脈上,他也未必比阮基弱,有他在後麵推動,足以讓阮基陷入被動局麵。
輿論發酵後,阮基首先想的是如何控製輿論,他先是去了會曬一趟,估計見什麼人去了。
他去了會曬後,對於阮偉這事的把控,確實嚴了一些,想來應該是有關方麵出手了。
輿論雖被阮基壓製了,但我們沒有著急甩出其他證據,而是讓熱度緩慢降下去。
在熱度下降的時間,勘桑那邊開始對阮基發難,他直接在大會上公開提及此事。
很多事,沒上台麵之前,大家都可以裝的不知情,就當沒事發生一樣。
一旦搬上台麵,那就必須議論一下,並且做出相應的處理。
勘桑在會上要求阮基做出解釋,而阮基也解釋了,說當年的卷宗都在,上麵有明確的記錄,是那個女的勾引的他兒子,而且相應的證據都有保留。
現在那個女的又出來喊,要麼是精神有問題,要麼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他說完還看了勘桑一眼,暗示是勘桑在背後搗鬼。
勘桑隻是一味冷笑,並順著他的話說:“既然阮副席說當年的證據都在,我覺得此事應該是那個女的在發神經,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