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朝堂之上。
天佑帝一上朝,就道,“朕年事已高,深覺眾愛卿所言極是,是該立太子了。”
原本催促他的群臣,此刻卻是麵麵相覷。
“陛下,您正值春秋鼎盛呢!”
“是啊,陛下您此番南巡而歸,容光泛發,聖躬康強,立儲一事切莫操之過急。”
“對啊,陛下,從前是臣等操之過急。而今大盛在您治理之下,日益強盛,東宮之位可慢慢斟酌。”
看著豫王和瑞王的人跟蛤蟆一樣亂跳,明王一係之人忍不住翻了白眼。
呦,知道選錯了,害怕了?
怎麼不繼續跳了?
翻白眼歸翻白眼,他們也沒一個人上前支持爭儲的,甚至還象征性的附和了幾句。
“對啊,慢慢選。”
“是是是,大人說的極是。”
天佑帝一言不發。
這個時候,眾朝臣忽然見孫首輔站了出來。
“諸位意欲何為?”
“你,本官說的就是你,張大人,從前你不是日日奏請陛下立儲嗎?”
“還有你,徐大人,你今日怎麼沒告病?不是說病得都起不來了?一聽陛下要立儲,病都好了?”
“哈哈哈,你說的沒錯,就該立儲,有人坐鎮東宮,更利國祚!”
“金大人,你為何反對?人選不滿意?”
“......”
眾朝臣傻了眼。
這還是那個病殃殃的孫首輔?
往日彆人提到立儲,他就閉了嘴,態度不明,今日是怎麼了?
這麼讚成?
這......
所有人又朝陛下看去。
這是陛下授意。
陛下鐵了心要立明王了?
朝堂之人,某幾個人對視一眼,上前一步。
“臣雖然一向主張陛下立儲,可明王並非最合適的人選。”
“臣附議。”
“臣等附議。”
天佑帝掃了站出來的幾人一眼,“為何?”
其中一人道,“回陛下,嘉安府平越縣的大越山突發山洪,衝垮了田地,當地百姓而今正處水深火熱之中,紛紛揣測是明王德行有虧,這才降下天災。
此時立明王為儲君,難免會被詬病。”
天佑帝看了一眼孫曦。
孫曦看了不看他,一雙眼睛直直盯著那大臣,“詬病?崔大人,你身為官員,如何能因一句流言就阻止陛下立儲?”
“本官沒有,本官隻是顧及天災在前,勸陛下考量百姓們的心情!”
“崔大人!你糊塗啊!大盛各地每年天災不少,若是因為愚民妄議就覺上官德行有虧,那每年有多少官員得掉腦袋?
怪力亂神之說,也敢拿到朝堂之上?”
“臣沒有.....”
“你有!若用你的論述,青其府那一場燎原山火,足足燒了十幾天,豈不是在說瑞王惡貫滿盈,該就火刑嗎?”
“首輔大人怎可如此曲解?臣惶恐!陛下,臣沒有這麼想!”崔大人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眼看著同僚敗下陣來,立刻有人道,“陛下,不知為何要突然立明王?明王在盛都之時,才學不顯,不知陛下為何突然要立其為東宮?”
“是啊,豫王曾在北地屢立戰功,瑞王也曾辦了好幾樁利國利民的差事......陛下若當真要立儲,不若再想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