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一瞥了他一眼,“若是每人發十文,需要五百兩銀子。發二十文,便是一千兩。”
盛昭明歎了一口氣,“本王每次看營收賬冊,看著上頭幾萬的銀子,總覺得富得流油,便是隻當個富家翁,子子孫孫幾代都用不完。
但每每到了月底看節約,總覺得跟在做夢一樣,銀子咋用的這麼快的呢?都沒過手,就花出去了。”
古一沒敢說,還不是你自己花的?
攢點銀子,不是買精鐵去造炮,就是給將士們提高夥食添置衣物,要不就去“加厚”城牆,金山銀山也頂不住這麼造。
一看就沒為子子孫孫考慮過。
不過也是,殿下哪來的子子孫孫......
盛昭明想了半天,道,“罷了,總歸是慶賀啟霖中了舉人,軍營每人發十個銅子委實太少了,背地裡笑話本宮不要緊,笑話啟霖可不行。那就晚加固一段城牆,中秋那日每人發二十個銅子吧。”
新兵征到之後,北地軍營的總人數又是五萬。
二十個銅子,便是一千兩。
古一沒說話。
要他說,發二十個銅子,都不如開荒時候給的工錢,該笑話還是得笑話。
頓了頓,他道,“要不,還是等江東中舉人員的喜報傳來北地了,再想怎麼慶賀?萬一......”
萬一沒中,這錢就省了,殿下也不用這麼算計了。
盛昭明瞪他一眼,“啟霖會有萬一?”
古一默了默,的確不會有萬一。
他遲疑開口,“那......明日就去縣城兌換銅子?”
北地縣城的銀號,一時半會還不一定有這麼多銅子呢。
“嗯,速速準備好。”
打發走古一,盛昭明回想了下上一次“割”韭菜的時間。
距離上回要到銀子,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
父皇的“小金庫”應該長大了些吧?
是時候寫一封信,告知父皇他在北地的“窘迫”與“無助”了。
......
挨到八月十五,總算迎來了第三場考試。
今日考五道策問題。
不知是出題之人緊跟時事,還是如今朝中上下包括陛下都在發愁北地一事,這五道題目居然全都跟北地邊務有關。
第一題,北境盟友反複無常,時叛時附,邊關歲無寧日,當以何策破局?
陸啟霖提筆就寫。
固本,實邊,伐交。
洋洋灑灑寫了一堆,夢回當初與太子殿下的問答。
第二題,問的是軍田屯養之策。
第三題,問的是該不該修築城牆以禦敵。
第四題,問與周邊諸國邦交時,宜“戰”還是宜“和”。
到了第五題,問的是國庫空缺,該如何籌集軍費。
陸啟霖眨眨眼。
殿下是不是把陛下逼得太緊了?
殿下問陛下要錢,陛下就問朝臣要籌錢之法?逼得這些當官來問考鄉試的秀才?
這不是撞他槍口上了?
他在北地乾的就是這個!
陸啟霖答得飛快,完全沒聽見周遭因苦惱發出的喟歎聲。
等他寫完,居然才到午時。
將卷子檢查整理完,他開始悠哉悠哉的煮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