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流程和鄉試沒多大的區彆。
最大的不同是,這場考試由禮部主持,考場則是盛都貢院。
三月初八當夜臨近子時,貢院門口燈火通明。
舉子們排著隊等待入場。
陸啟霖抬眼望了望四周,笑道,“得虧今日不讓阿爺他們來,不然可就要像阿奶說的,盛都全是人,腳跨出去都要挨踩。”
他感歎了著,還好自己如今長高了些許,頭已經到了大哥的肩膀,待有一兩年,約莫就能跟大哥一樣高了。
長高這事吧,他也不是那麼著急。
主要是,長得矮,每回排隊他總對著人家的腰腹,聞到的氣體都不算太妙!
現在總算好點了。
陸啟文和白景時幾個望著周圍的人群。
人群中,絕大部分都是舉子,還有一部分則是送考的舉人家人。
比如前頭那個舉子,看年紀約莫已過了四十不惑的年紀,送考的不僅有妻兒,還有一身錦繡的爹娘,一看就知道出自盛都世家大族。
不論多大年紀,隻要還在考,就是長輩心裡的寶貝疙瘩。
考生多,陸啟霖他們排了許久的隊才進了貢院。
遠處,盛昭明放下馬車簾子,道,“今夜不回宮了,明兒悄悄回去。”
古一和古九對視一眼,問道,“那您今夜住哪?”
盛昭明一怔。
上回缺錢,好像把私宅都賣光了?
盛昭明眨眨眼,“要不,住客棧?”
兩個侍衛垂頭看自己的鞋子。
哎,沒眼看。
古一又問,“那,去哪個客棧?”
盛昭明有氣無力,“離皇宮近些的吧,明日一早就回去。”
他老子還要他上朝呢。
遠處,暗衛們無語至極。
住客棧,他們窩哪兒?不好藏啊。
......
作為考場常客,陸啟霖考的頗為得心應手。
且三月的天氣很是舒適,整個考場的氛圍就更加好了。
前麵兩場很簡單。
第一場考經義,第二場考論、判、詔,皆是刷過類似的題,很好答。
直到第三場,陸啟霖看見題目之時,有些錯愕。
經史時務策五道,居然沒有關於“永和江”的題。
他沒押中?
但仔細看了看,似乎每一道都與“永和江”有關。
比如,如何在不增加賦稅的情況下,讓國庫充盈,讓百姓手裡有更多的餘錢?
比如,若國家為減輕百姓徭役,命軍隊去疏通河道挖山,該如何安排,才能在不影響邊境之安穩。
又比如,大盛西南窮山峻嶺,素有蠻荒之稱,該如何教化......
題目出的極為直白,沒有半點文縐縐。
今次主考大人是首輔孫曦,不愧是乾實事的人,自己尋不到答案,就來問他們了?
這幾個題目問得這般詳細,真的不是六部的困擾嗎?
陸啟霖搖搖頭,提筆開寫。
說不緊張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