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疏影也不嫌冷,就抱著魚湯喝到淩晨三點,等到玻璃退火冷卻完畢,才小心翼翼地取出來,收進屋子。
這玻璃著實難看,有方正的形狀,但表麵坑坑窪窪的。間或夾雜著一些黑塊,興許是掉進去的灰。
不過,沙灘沙子的質量著實不錯,沒有沾到灰的地方,倒是透亮。
島上也沒砂紙,所以淩疏影乾脆直接把玻璃按到了窗戶上。
按完才想起來,有了玻璃以後,房間不通風……
淩疏影把這事兒忘了。不過,反正玻璃不是固定死的,需要的時候,再拆下來吧。
她如是安慰自己。
而今天,她想要開始自己期待已久的項目。
她要吃糧。
自己產的。
就種自己平時搗鼓的那些。
藻類作物。
藻類分為很多種,但大致可以分為水生和陸生,大部分藻類都是水生。
雖然主要為水生,但也無處不在。某些變種可生活於土壤中,能耐受長期的缺水條件;另一些生活於雪中,少數種甚至能在溫泉中繁盛生長。
在“大沉降”之後,藻類發生諸多變異,更加豐富了藻的生態種類。
伴隨著土地資源緊張和糧食短缺,自然中很多原本不被食用的東西被端上了菜桌,也與很多新物種被開發成菜肴。其中,藻類就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
淩疏影所在的研究院名為“巨藻研究院”,顧名思義是以巨型藻類作為研究對象,為人類社會提供工具性的生物輔助。如將一些巨藻基因提取用於建築,或者乾脆種植巨藻,作為工程性建築使用。
不過,這隻是淩疏影的工作,而不是她的興趣。
她真正的興趣,是種田。
或者說,種海。
藻類可以人工養殖,並且在基因編輯技術的輔助下,淩疏影甚至可以將一些藻類轉化成高產的純糧食作物。不過,這都是實驗室裡的成果,眼下,隻能利用自然生態,從零開始,一點點嘗試種植。
淩疏影決定先嘗試種植基藻。基藻不是固定的海藻品種,而是一種可以用於培育其他藻種的基礎藻苗。有了這種基藻,才可能培育出更多豐富的海藻糧食。而這種基藻,是可以通過固定的方式進行人工乾預變異產生。
也就是說,她可以利用海裡的野生藻來培育作物藻。
而第一項,培育藻床。
先給藻苗門培育個溫暖舒適的小房子,讓它們能安心在裡麵生長。需要三種東西,培養皿,基質,種源。
開工之前,淩疏影先給自己灌顆椰子。咕咚咕咚,清甜解渴,還不要錢,開啟一天的工作。
啊不,是生活。
自得其樂的生活。
折了兩個芭蕉葉子備用,淩疏影抱著葉子走在海灘上,低頭尋摸著合適的培養皿。
培養皿最好是碗狀,能夠容納基質,並且足夠多量。
半帶目的半悠閒的逛,淩疏影最終找到了她想要的。
浪蝕牡蠣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