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歸途,海鷂扛著新采的芭蕉葉卷,嘴裡嚼著半生的野果,汁水染得嘴角紫紅。
淩疏影落後半步,指尖無意識地扒拉著沿途寬厚的蕨葉。
被強化過的感官,細細篩濾著雨後森林的氣息。
一股若有若無的氣息從林間飄出:
腐葉的微酸,菌絲的甜腥,某種極其微弱,卻有些熟悉的礦物鹹澀。
這縷氣息像一根無形的絲線,將她引偏離了回木屋的小徑,撥開一叢垂掛的藤蔓。
“海鷂,有寶貝。”
海鷂停下腳步,疑惑地看著她蹲下身,手指深深插進一片略顯板結的棕黑色泥土中。
這泥土似乎與周圍濕潤鬆軟的腐殖土不同,觸感更細膩粘軟,帶著某種海底淤泥特有的滑膩。
“油鼻涕藻的味兒。”
“你就不能換個名字嗎。”
“略。”
海鷂吸了吸鼻子,也蹲了下來,看著淩疏影撚起一小撮泥土,在指尖細細揉開。
泥土在陽光下泛著奇異的油潤光澤,深處隱約可見極細極微的蛛網般的白色脈絡,那是某種菌絲或藻類殘留的遺跡。
“不止。”
“是息壤的基質土。”
淩疏影的聲音很輕,眼底那抹淡綠悄然浮現,視野瞬間沉入微觀。
青靈的分析模型在泥屑上層層鋪開:
被分解到極致的矽藻碎屑、珊瑚粉末的鈣質結晶、富含腐殖酸的植物殘骸,
以及一種生命力活躍的微生物菌群。
這些元素並非簡單混雜,而是在漫長歲月和特定條件下,形成了一種穩定的,類似海綿的多孔結構。
礦物鹽類與有機質被完美地鎖固其中,緩慢釋放。
模型核心,一個正在旋轉,不斷自我複製的結構圖被高亮標注——
正是她記憶中“息壤”最核心的仿生基質模型!
隻是眼前這片泥土,少了人工調配的精準,卻多了自然演化的磅礴生機。
海鷂看著她指尖泥土裡幾乎看不見的微光閃爍,又看看她眼中沉靜的藻綠,識趣地閉了嘴,隻默默抽出腰間的魚骨匕首。
匕首的鋒刃在淩疏影劃定的區域邊緣切入,小心地剝離粘連的草根和碎石,像在剝離一件易碎的珍寶。
很快,一塊約莫兩個椰子大小的、相對完整的棕黑色土塊被挖了出來。
土塊被淩疏影用寬大的蕉葉仔細包裹,再用堅韌的海草繩捆紮結實。
那份珍而重之,如同捧著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
回程的腳步變得沉默而急切。
淩疏影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實驗這種土壤。
息壤,青藻院團隊共同研發出的一種藻類培養基質,有了息壤,可以讓部分海洋藻類在陸地上生長。
也可以給陸生藻提供最好的營養環境,促使其快速生長發育。
這種土壤本是青藻院按照藻類生長需求在實驗室內調配出的,沒想到自然環境下也有與息壤結構極其相似的基質。
自然演化,神鬼莫測。
有了它,藻科技藍圖又可以向前推進了。
木屋在望,淩疏影徑直走向屋後那片新近清理出來的空地。
海鷂默契地放下肩上的芭蕉葉卷,尋來那柄邊緣被磨得溜光的骨鏟,在淩疏影指定的位置。
避開水塔可能的滲漏區,又保證每日能獲得充足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