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口掛著一串用彩色的珊瑚和小貝殼穿成的風鈴,海風吹過,發出叮叮咚咚的清脆聲響,如同自然的樂章。
窗台上放著幾個用透明水囊做的小小花盆,裡麵種著耐旱的、開著星星點點小花的植物。
“裡麵有點亂。”
淩疏影有些不好意思地推開門。
屋內陳設極其簡單:
一張鋪著柔軟乾海草的床鋪,一張用巨大貝殼當桌麵、下麵支撐著石頭的“書桌”,上麵整齊地放著一些筆記和樣本,還有一個用黏土壘砌的小小壁爐。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牆上,掛滿了各種海島的手繪地圖、植物標本和孩子們送的、用貝殼和羽毛做成的稚拙禮物,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主人的用心。
而緊鄰木屋的實驗室,則呈現出另一種畫風。
它是由沉船的金屬艙壁和堅固的木材結合搭建而成,看起來比木屋“現代”許多。
透過擦拭得乾乾淨淨的玻璃窗,可以看到裡麵擺放著弦歌帶來的精密儀器。
主控台、基因編輯儀、光譜分析核心等,它們與周圍粗糙自然的環境形成了奇妙的融合。
墨磐正站在裡麵,低頭調試著一個裝置,專注的側臉在儀器幽藍的光芒映照下,顯得格外沉靜有力。
“這裡…就是你們創造奇跡的地方。”
院長站在實驗室窗外,看著裡麵那些熟悉的儀器在這片原始的土地上運轉,心中感慨萬千。
在都島,這些是壟斷和權力的工具;
在這裡,它們卻成了播種希望、滋養生命的鑰匙。
淩疏影看著院長專注而感慨的側臉,輕聲問道,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院長,走了這一圈,您覺得…澄光島怎麼樣?和我們之前在青藻院構想的‘生態自循環社區模型’,像嗎?”
院長官慧敏緩緩轉過身,目光從實驗室的玻璃窗,投向遠處波光粼粼的藻田,投向炊煙嫋嫋的居住區,投向那些在陽光下奔跑歡笑的孩子,最後落回到淩疏影年輕而充滿熱忱的臉上。
晨光溫柔地灑在她的銀發上,她的眼中仿佛有星河流轉,充滿了複雜而深沉的感動。
她沉默了片刻,仿佛在仔細斟酌詞語,最終,嘴角緩緩向上揚起一個無比真切而溫暖的弧度,
“青藻院的模型,隻是紙上冰冷的線條和數據。而這裡,疏影,”
她微微張開手臂,仿佛要擁抱整個澄光島,
“我觸摸到的是溫暖的泥土,呼吸到的是充滿生命力的空氣,看到的是…真正的、蓬勃生長的希望。”
“這不再是模型,孩子,這是…一個正在呼吸的、活生生的未來。”
院長官慧敏那句“一個正在呼吸的、活生生的未來”,如同溫暖的種子,落入澄光島清晨的土壤裡,在每個人心中悄然生根。
陽光愈發和煦,海風輕柔,將藻田的清香和遠處炊煙的氣息糅合在一起,編織成島上平凡卻珍貴的早晨。
“未來也需要落腳的地方。”淩疏影笑著接過院長的話,眼神明亮,“院長,弦歌,總不能讓你們一直睡在沙灘上。走,去看看給你們準備的屋子!”
她引著兩人走向流民居住區邊緣,靠近淩疏影木屋和實驗室的一處緩坡。
這裡相對安靜,視野開闊,可以望見大片藻田和遠處的海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