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微微傾身,用手指在沙地上畫了一個簡單的波形,“利用透鏡聚焦自然陽光,用高速旋轉的遮光板來實現間斷,雖然粗糙,但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初步驗證的手段。”
“這個想法很有趣!”淩疏影的眼睛亮了起來,“下午我們可以去實驗室試試模擬計算。”
弦歌一邊聽著她們討論,一邊饒有興致地看著孩子們玩耍。
她注意到阿芽手腕上戴著一個用細草莖編成的小手環,上麵串著幾顆小小的、色彩黯淡的貝殼,便柔聲問道:
“阿芽,你的手環真好看,誰給你編的呀。”
阿芽有些害羞地把手藏到背後,小聲說:“……我自己編的。貝殼是沙灘上撿的,不亮了。”
弦歌笑了笑,從自己隨身的小包裡掏出一個小巧的、打磨得十分光滑的海螺哨子,遞給阿芽:
“你看這個,喜歡嗎。放在耳邊,能聽到大海的聲音哦。送給你,換你的手環好不好。”
阿芽的眼睛一下子睜大了,難以置信地看著那個精致的小海螺,又看看弦歌溫柔的笑容,小心翼翼地把手環褪下來,遞過去,然後飛快地接過了海螺,寶貝似的貼在耳邊,臉上綻放出驚喜的笑容。
春嬸在一旁看著,慈祥地笑了:“弦歌姑娘真是有心了。”
下午,島嶼沉浸在一片慵懶而繁忙的氛圍中。
陽光透過棕櫚樹的闊葉,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海風帶來了遠處海浪有節奏的轟鳴,以及工棚裡斷續傳來的敲擊聲。
淩疏影和院長泡在了實驗室裡。
她們利用主控台有限的算力,模擬著院長提出的光照脈衝模型,屏幕上的數據流不斷變化,兩人時而低聲討論,時而陷入沉思。
窗台上放著兩杯漸漸涼透的椰汁。
弦歌則實踐了她的諾言。在樹蔭下,她身邊圍坐著一圈大大小小的孩子。
她沒有書本,隻是用一根樹枝在沙地上畫畫,教他們認最簡單的字——
“日”、“月”、“海”、“魚”。
她唱起輕柔的歌謠,歌詞是關於海洋和星星的傳說,孩子們跟著咿咿呀呀地學,清脆的童聲和著海浪聲,飄出去很遠。
海鷂果然被墨磐叫去幫忙撈硨磲殼了。
她挽著褲腳,在清澈的淺水區蹚來蹚去,眼睛像最敏銳的探照燈,總能精準地發現藏在沙層下或礁石縫裡的大貝殼,然後大呼小叫地讓墨磐過來挖。
墨磐則負責用工具將貝殼起出,放進背簍裡。
兩人一個咋咋呼呼,一個沉默寡言,配合倒是意外地默契。
老周帶著小三和阿水,正在“磐石號”上做最後的出航準備。
他們檢查著纜繩、風帆,將一袋袋晾乾的藻米和封裝好的藻糖小心地搬進船艙。
海鷂抽空跑過去,又叮囑了一遍蛋糕的事情,老周哈哈笑著,連連保證。
夕陽西下時,天空被染成了絢爛的橘紅色和紫色。外出忙碌的人們陸續歸來。
實驗室裡,淩疏影和院長終於從繁複的數據中抬起頭,相視一笑,雖然疲憊,卻都帶著有所收獲的滿足。
初步模擬的結果比預想的要樂觀。
弦歌的“臨時學堂”散了,孩子們意猶未儘地跑回家,有的手裡還拿著在沙地上寫寫畫畫的樹枝。